核雕文玩之家

揭秘江西:那些被遗忘的民俗你知道吗?

06-24

揭秘江西:那些被遗忘的民俗你知道吗?

民俗,是人类创造、享用并在群体中流行的文化事象,具有社会性、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变异性等特征。民俗文化,更是以其历史悠久和传承不衰而被认为是认识和了解江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江西民俗,来看看,你知晓多少?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地带的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简称为赣。

江西,山青水秀,素来为江南的“鱼米之乡”,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等文化名人的故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唐代诗人王勃在其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称江西为一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

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全境先后分属吴、楚、越管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江西大部分属九江郡。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扬州部。三国时,江西大部属扬州,南朝齐属江州,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又置洪州总管府,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江西属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增为十五道,原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江南西道简称“江西”,江西之名也由此而来。

一、古越人风俗

悬棺葬

说起悬棺葬大家都会想起龙虎山,其实悬棺葬在江西鹰潭、贵溪、余江、横峰、广丰、上饶、余干、铅山、戈阳、南丰、南城、黎川、乐安、崇义、安远等15个县市都存在过!

也是古越族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

图腾的崇拜

江西湖泊河流众多,我们的祖先常年与河水打交道,供奉神灵,于是就有了龙的的形象!

龙蛇鸟的崇拜,进化成龙凤图腾!

二、畲族风情

1.畲族是江西境内唯一聚居性质的少数民族,畲族流传下来的山歌有1000多篇。

江西畲族山歌戏《七彩畲乡》剧照

2.畲族婚俗

同姓不通婚,筷子要唱(筷歌),喝酒要唱(酒歌)。新娘的母亲坐在床旁哭的难舍难分,叫“哭嫁”。

乌饭节

每年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各家要蒸乌米饭,用来聚餐,赠友,祭祖先。

做法:用野生植物乌树叶捣碎煮汁,在汁水中放入糯米,这样做出的颜色乌黑,数日不馊,用猪油炒,非常好吃。

三、客家风情

客家人崇宗敬祖

客家人迫于战乱等原因,举家南迁,历经千辛万苦,不忘祖先。对于客家人来说,祖先是其骄傲。客家人在在艰难的南迁中,挖出祖宗骸骨,带在身边随同一起南迁。

江西客家主要聚居在江西南部、中部和西北部。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是客家人当今最大的聚居地。赣州客家人占该市人口的95%以上,逾800万(2013年)。

客家人聚集而居,客家人的土楼、围屋,至今都有很多保存完好。“客家土楼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神话般的山村建筑。”

这是江西兴宁县围屋,至今罕见的6围。也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

赣南客家人还创造了客家山歌,采茶戏等文化艺术。其中兴国客家山歌最有名。

客家小吃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麻糍米果、黄年米果、烫片!

四、景德镇瓷俗

景德镇以精美瓷器享誉全球,素有“世界瓷都”之称。

汉族劳动人民瓷器制作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景德镇瓷器始于汉代,东汉约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五代时的景德镇以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是汉族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景德镇瓷器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是称誉世界的古代汉族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

景德镇瓷业,“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工艺程序繁多,导致了众多的行业,有“8业36行”之说。这8业36行,各有自已的行帮和行规,如窑帮,便有“陶成”、“陶庆”两帮之分。陶成是指柴窑帮,陶庆是指槎窑帮。在清代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便有反映:“青窑烧出好龙缸,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酬神包日唱单腔”。

五、樟树药俗

樟树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历史上被称为“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地。樟树药业在经营管理上形成了独有的“前店后厂”特色。

在药材界有实力的字号俗称“字号”。经营各类药号的叫:“批发号”。经营某种或者几种药材的叫“小伙字号”。

樟树药帮

樟树药帮与京帮、川帮并称全国三大药帮。

除了一年一度的全国药交会,樟树还有药王会,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和八月十五举行。相传这两天分别是药王孙思邈的诞辰和樟树药业始祖葛玄“白日飞升”之日。在此期间,各药号老板、先生都到三皇宫为药王先师拜寿,群众大多前往药业祖山阁皂山祭祀葛玄。药王会期间主要活动为祭祀药王、戏班唱戏、打拳舞狮等,常持续三天左右,通常有数万人参加。

六、鄱阳湖渔俗文化

“鄱阳湖上好风光,风帆飞去水天长。渔家笑唱丰收乐,歌声满月鱼满舱。”这是流传在鄱湖口一首《鄱阳湖渔歌》。这首美丽动人的旋律,把人们带到了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区,南北长175公里,东西宽3至15公里,总面积4900平方公里,名列世界湖泊第五位。三百里鄱湖,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总纳江西赣、信、抚、饶、修五河之水,由南向北,经鄱阳湖口注入长江。

●渔俗活动

鄱阳湖渔俗风情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就捕捞渔具而言,更是花样繁多。有网业、钩业和杂业三大类。网业用的船又叫网船,钩业用的名叫钩船。其具体名称,各地称呼有别,总的来说,有高稍船,鹊稍船、条子船、倒头船、翘头船、权船、白船、划子、鸬鹚船、捕蟹船、划盘、竹筏、木筏等。

●渔歌彩灯

在鄱阳湖的渔俗文化中,渔歌彩灯也是一大景观。这里每年元宵节,民间都会举行灯会表演。其中有鳌鱼灯最为突出,它出自鄱阳县田畈街镇。灯高二、三丈,头朝下,尾朝上,缚于长竿,篾扎其身,或纸糊,或布蒙,呈黑色。还有鱼笼花灯。出自管驿前和水府庙,属太平神灯之类,由多种彩灯组成,形式多样,内容复杂,相传有24种灯彩组合。一般以鳌鱼灯为头灯,牌灯(上书“水府庙太平灯”字样,四季鱼灯(包括各种鱼灯)如鲤鱼灯,笔者就亲手扎制过,鱼灯的头尾都可以左右摆动。还有虾、蟹、螺、蚌、蛤蟆灯、狮灯、船灯、车灯;地戏灯(包括小放牛、卖草墩、花婆过关等民间小歌舞,龙灯为尾灯。

七、婺源茶业习俗

江西婺源盛产绿茶。婺源绿茶具有“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三大特点,曾长久享誉欧、美、日和东欧诸国。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在其1935年出版的《茶叶全书》中称:“婺源茶不独为路茶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

早在公元826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就写下了“商人重利轻分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浮梁之所以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除了浮梁及其周围的婺源等地均为茶叶主产区外,还因为这一带当地“习俗淳雅”,“甲于江右”。这种淳雅的习俗,在茶叶生意之中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公平公平的经贸风格。

文化

婺源古代文化传统深厚﹐普通民居建筑﹐仍存古代雕塑工艺的遗风。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茶俗,别具特色 。 婺源人喝茶﹐可分三类﹐这就是文士茶 ﹑富士茶和农家茶。

文士茶

招待的对象是文士。茶具清雅精致﹐侍茶者穿中装褶裙﹐富文化色彩。

富士茶

茶具华丽精美。侍茶者穿绸子长衫﹐茶席气派富贵豪华﹐招待对象是富人。

农家茶

茶具粗糙古朴﹐侍茶者农妇衣装﹐气氛随和亲切﹐纯粹农家的田园风味。当然,所用的都是很好的婺源茗眉茶。

掌上南昌!南昌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每天掌哥都会向您推荐南昌好恰个好捏个好看个,一起聊南昌的大事小事!

关注:掌上南昌 微信号:nclifes 有多种优惠福利不定期发放。 生活一手掌握!

欢迎吐槽小编,就是耐撕

快乐铲屎官是什么意思

貔恘男生戴哪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