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杂谈 2022-04-24 10:30
苏州东山有着太多的神奇,东山古称青母山,足见古人对东山的崇敬。后来因伍子胥在此迎母,也称胥母山。东山属于天目山系内较小的余脉,却与周围的山有着明显的不同。东山周围的山包括对面的三山、西山,北侧的穹隆山、湖西岸的长兴的山都是青石,石灰石质,经水冲刷千疮百孔便成了闻名天下的皱、瘦、漏、透的太湖石。独独东山是清一色的黄石,没有一块青石更没有太湖石,东山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外来之山。都说太湖是从东北角飞来的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坑,难道东山是陨石创造出的奇迹?东山民间有个笑谈故事,轩辕宫门前有一条十几米长的青石板路,西山人去平江府打官司,要把轩辕宫划归西山,因为东山没有青石,有青石就是西山的。
东山周边山系图
东山山上几乎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土,只有薄得可怜的砂砾与碎石(长不了毛竹),存不住水。东山山上遍布大小不一的水池,抗旱浇水成了东山人特别辛苦的揪心事。茶树多与桔子、枇杷、栗子、杨梅等树长在一起,枝桠相接根脉相通。茶树所需水分大多靠太湖充沛的氤氲水汽。茶树虽能生长,营养却被大树吸收大半,茶叶虽然瘦小,但却茶吸果香,陶冶着东山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加之采摘又早,叶芽娇嫩,银毫又多,白毫隐翠成了东山碧螺春最大的特色。西山古称包山,西山水月茶也很出名,西山碧螺春与东山碧螺春虽是同种却有所不同,略显黄色,东山的清香,西山的微露焦香。一谈到碧螺春,人们总是习惯在前加入东山两字。
长在大树下的茶叶树
山色湖光步步随
正史记录:“东山碧螺峰石壁,有野茶数枝,山人朱元正采制,其香异常,名吓煞人香。”碧螺春出自东山得名于碧螺峰。康熙取名有点傍大款之嫌,茶以出生地得名,就这么简单。现在又不得不提这碧螺峰。
在太湖七十二峰中,以峰命名的好象只有三个:东山的莫厘峰(记念莫厘将军)与这碧螺峰,西山有一个缥缈峰,莫厘峰与缥缈峰名字没大名堂,独独这碧螺蜂名字非常蹊跷。峰在山名中是至上的尊称,这不高又不显眼的小山为什么能称得上峰的呢?碧螺又是什么意思呢?说这山象青碧的大田螺趴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之上,有这种可能而得名,但我看又不全象。
碧螺峰前有个古寺叫灵源寺,建于梁代502年。比杭州灵隐寺早建两年。从字面上可以想象两寺同源,又象是一头一尾的关系,两寺本来就是姊妹寺。灵源寺得名于寺前一汪名泉,此泉水治眼疾特别灵验,人们称之灵源泉,寺因泉而建也以泉为名。
东山古井
为什么此泉水能治眼病呢?《中药大辞典》里明确记载茶汤洗眼治结膜炎(红眼病)。可能是古时灵源泉周围长满茶树,水里日积月累落得不少茶叶,所以能治眼病。眼睛古来又形象称为“螺螺肉子”,“把你两个螺螺肉子抠下来”是骂人的狠话。碧是明亮的意思,春是妙水回春的意思。碧螺春是不是由于泉治眼病而得名的呢?有待专家去考证。由于名寺在前,后面的山便也尊称个峰字,这是我个人的猜想而已。
春染海底
芽芽过目,一叶不漏。
我来东山已有七个年头,这里几乎家家都炒茶卖茶。采茶分:上午青、下午青、晚青三种,下午青品质最好。一早上山采茶,中午送回家拣,芽芽过目,一叶不漏。用湿巾捂起来,下午再去采,晚上炒至深夜,两三个人共同协作最多也就炒个四五两。上门收购价一千五,如果请人采炒,连个工钱都不够,茶民真的苦啊!所以东山好多都在砍茶树改栽枇杷树。其他的茶叶都可以用机器炒,而碧螺春肯定没有,这也是价格下不来的原因之一。
古今难画亦难诗
搭架子的是野生杨梅树
到东山这么多年,我只喝过二三次特级碧螺春。乖乖,真的是了不得,普通的茶芽是1.5公分左右,一斤茶就得6至7万个芽头。这特级茶,芽只有半公分左右,还细,这要多少芽头才够一斤?怕要十几万个吧?听邻居说东山只有一两家大型茶场才做得出这特级茶,人工吓煞人,炒制师傅更是特级大师。这茶是专供品,市面上没有。难道这就是旷古未闻的传说中的“龙团胜雪”?
皇帝喝的叫龙团,皇后喝的叫凤饼。
历史上最贵的茶叫“龙团胜雪”,皇帝一盅茶,宰相一年俸。纯芽采回后,还要剥去两个紧裹着的嫩叶,只取一缕莲心,这莲心见风就卷,需放水里,故称水芽。此茶细如毫发,洁若银丝,一斤茶工钱四万,皇帝一盅茶价值100石(6600斤粮),基本是宰相的一年俸禄。“三朝元老,九省疆臣,一代宗师”阮元(我祖阮玄的堂兄弟),1809年曾用皇帝恩赐的龙团胜雪招待过朝国弟子金正喜,金便改称“胜雪道人”,又取了个中国名字阮堂:永远是恩师阮元堂前弟子,这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是件有正式记载的大事。金在韩国被尊称书圣,创造出秋史派书法,现存最具韩国人文风格名画《岁寒图》,为汉学在韩国的推广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
碧螺春虽没有传说中的龙团胜雪金贵,但确实是所有茶中最费时费工的,特别是特级碧螺春在型制上无疑是最接近龙团胜雪的。
碧螺春侧重一嫩三鲜:茶芽嫩、颜色鲜、汤色鲜、味道鲜。古时极品碧螺春是用处女的酥胸捂干茶芽的,“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继承古法,传至今时炒茶等级越高投芽量越少锅温越低,碧螺春是工夫茶更是工艺茶。几百年来碧螺春保持三个不变:品种不变、种植方式不变、制作工艺不变。可以说现在的东山碧螺春仍与唐时陆羽喝的是一模一样,是茶中活化石,用“闱房闺秀”称之最为合适。
2022年4月24日
阮永山
于知青文化小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