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奏响千年传承:民族乐器编钟的魅力

06-19

奏响千年传承:民族乐器编钟的魅力

古时,中国乐器有八音之说,即按照制造材料,将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每一种材质都代表着一种音乐特性和表现力。

其中,金类乐器由青铜材料制作,音质宏大,气势庄严,常用于重要庆典仪式,可增添庄重神秘的氛围。这类乐器里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编钟。

编钟,中国传统大型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它兴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自古便是中国礼乐文化的象征,被誉为国之重器。

编钟(图自图虫网)

古代历史

编钟一般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按照次序排列,悬挂于巨大钟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敲之,音高各不相同,声音悠扬明亮、清脆醇厚,能够奏出歌唱一般的旋律,故又有“歌钟”之称。

商周时期,宫廷内出现了最早的编钟,形状简洁,由大小三枚铜制钟组成,音律较为单一,只能演奏一些简单的古曲,被王室贵族用于日常娱乐。除贵族外,其他官员只有在大型的宫廷祭祀或庆典活动上,才能欣赏到编钟的旋律。

至春秋时期,编钟得到极大改善与升华,不仅钟的组数增加,有九枚一组、十三枚一组等,还出现了固定的旋律和乐谱,演奏方式多种多样。

编钟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图自图虫网)

战国以后,编钟的发展迎来巅峰期,在形制上有了巨大改变。如先秦,编钟呈椭圆形,纹饰日趋繁复,常铸有铭文,敲击其隧部和鼓部可发出相差大、小三度或大二度的两个音,一套编钟可构成完整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有的甚至能达到十二个半音。

至汉朝,编钟渐趋没落,形状多呈圆形,每钟只发一音,失去了先秦编钟的双音效果,很多传统的演奏方法不复存在。

此后,由于其他传统乐器的发展和西洋乐器的流入,编钟逐渐在宫廷演奏中被淘汰。

明清以后,编钟在形状和音律上与传统编钟相去甚远,相比于乐器,更像是皇家宫廷的一种艺术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编钟的原始铸造技术已经鲜为人知。现如今,流传的编钟大多是由各朝代宫廷艺人改造后的工艺制作而成。

现代演绎

在古代,编钟主要作为一种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服务于上级社会,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它们在重要仪式场合演奏,既是国家礼仪制度的体现,又是族群和谐、社会稳定的精神象征。

在现代,古老的编钟通过数字化、音乐再现等形式,迎来新的演绎。其独特的音韵和精美的造型,至今仍能触动人心,引起人们对传统乐器的无限探索。

1957年,河南信阳出土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共13枚,发音准确,音色优美。1970年4月24日,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登上太空,这套编钟演奏的《东方红》在太空中唱响了悠扬悦耳、庄重神圣的乐音,令世人震撼。

编钟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图自图虫网)

1978年,战国时代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整套曾侯乙编钟气势宏大、壮观无比,编钟共计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装饰着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细致精美,并刻有数千字铭文,用以标明各个钟的发音、音调及乐律。

自曾侯乙编钟出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保护修复与研究复制工作,使得编钟的庄严之声开始在各大盛会奏响。

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著名作曲家谭盾在其创作的大型交响乐《1997:天·地·人》中,使用曾侯乙编钟原件完成了交响乐编钟部分的演奏,令那沉睡千年的编钟,发出历史性的声音。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上,备受瞩目的颁奖音乐《茉莉花》亦融合了曾侯乙编钟原声,乐音舒展大方,完美营造了庄严、隆重和神圣的氛围。

绵远岁月,悠扬古声。编钟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穿越时空长廊,向我们讲述着遥远时代的精神生活风貌。

来源: 央视新闻 搜狐网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本文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zhangcheng@jmtad.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手串打结图解大全视频

柠檬黄水晶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