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使用的饵料味型不外乎腥、香、酸、甜、臭,其中的腥味使用得最为广泛,但腥味也是最难用好的一种味型,用错了会招致大量的小杂鱼闹窝,严重时能让你崩溃;用对了,发窝快、给口猛,渔获自然会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怎么使用好腥味,最大限度发挥其诱钓效果,成为众多钓友的期盼。
细心的钓友们都知道,腥分为植物腥和动物腥两种,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了两者各自的优缺点,那么正确使用腥味饵料就不成问题,下面就分开来介绍给大家。
动物腥的载体有动物肉、内脏、虫饵以及骨粉、鱼粉、虾粉、红虫粉等等,它们之所以挥发出腥味是因为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动物蛋白分子式和鱼的脂肪分子式比较接近,所以便于鱼身体的吸收,转化效率高。
我们平时所说的吃啥长啥,吃肉就会长肉。不过吃菜也会长肉,只是吃很多菜才能长出吃少量肉长出的肉就是这个道理。鱼在进化过程中,趋利避害形成生物本能,鱼因季节、生理原因,体内蛋白质、脂肪大幅度流失或急需补充时,使用动物蛋白腥味饵,效果非常明显。
小杂鱼为什么这么喜欢抢食腥味饵,其原因就是腥味饵中的动物蛋白更便于小杂鱼直接吸收,达到体型增长的目的。这自然也成为我们在实际垂钓中使用动物腥味饵的一个弊端。
植物腥的载体主要是用豆类、藻类制成的饵料或窝料,比如豆饼、藻类颗粒等。它们也会挥发出腥味,但它们所含的是植物蛋白其分子式相比动物蛋白与鱼的脂肪分子式比较相差就很大了,鱼体的吸收转化效率会大打折扣,这也是鱼对植物饵料和动物饵料喜食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但由于豆类和藻类物质的低成本性,养殖鱼的饲料几乎全部是由豆类或藻类为主料制成,这类鱼在长期喂养过程中会形成我们钓鱼人所说的“偏口”,对这类植物腥味型的饵料会情有独钟。
而我们“战斗”的钓场多数是放养的这类鱼,就是现在很多水库,比如我们这的八一水库、野沟门水库、东川口水库都是定期放鱼,供钓友们垂钓,成为自然水域的“大黑坑”,纯正的自然水域少之又少。我们这地方钓友们垂钓的鱼绝大多数是这类鱼,所以植物腥饵料还是大有用武之地。
以上所述,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分子式,是动物蛋白更接近鱼的脂肪蛋白分子式,所以吸收起来效果更好一些。但是这并不代表植物蛋白腥味饵料在实战中没有作为,我们剔除养殖鱼不说,植物蛋白腥味的持久性是动物蛋白不能比拟的,因为植物蛋白化学分子式的活跃和不稳定,对接触的所有物体都可以融合,比如我们用手接触豆类蛋白,手上的那股豆腥味在很长时间都难以消除。
我们用豆饼、豆渣来做窝料,虽然发窝慢但有持久性,所以我们在长时间守钓时,使用植物蛋白腥味饵料或窝料,既能聚鱼也能留鱼,而且重要的是不会招致大量的小杂鱼闹窝,除了发窝慢,可以说没有其他毛病。
再一个就是腥味饵料和酒味添加剂混合使用的问题,我们知道酒味去腥,在家里纯肉时加些酒时腥味会减弱很多,但也是仅仅针对的动物腥味,对植物腥的作用却不大。
所以我们在饵料或窝料中加入酒米、药酒时,对动物腥味要慎重使用,以动物蛋白为主的腥味饵料加入这些可能没什么味道了,会弄巧成拙,而对植物蛋白为主的饵料就可以放心加入了,几乎不会影响原来固有的腥味。
在实际垂钓活动中,我们不论是对植物腥还是动物腥,都要注意季节、地域、气压、温度、鱼种、水质的不同而不同,只要我们巧妙运用这两种味型腥饵,就可以轻松应对各种复杂钓况。最后祝钓友们在用腥味钓鱼方面能事半功倍,大鲫大鲤。
我是悠渔乐好,后续会继续分享我在钓鱼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