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斗鱼,桂柳话叫老康鱼,白话叫菩萨摩,因为它的分布地带属于亚热带地区,因而中国斗鱼可以0℃以上的低水温环境中良好生存,在14℃以上的水温中它可以很好地生长。我在孩提时代就比较喜欢这颜色艳丽的小鱼,以前在野外溪流、河沟、稻田到处可见,最喜欢在农忙之后在稻田里去捕捉带回家里养,在稻田捕捉可比在溪流中容易多了。这鱼也很好养,拍苍蝇、打蚊子都是它爱吃的,实在不行喂点米饭也是极好的,到假期结束,开学前放归河流的时候有些还长大了不少。现在因水质污染、农田抛荒、农村水沟三面光,加上过度野采,中国斗鱼在野外难觅踪迹。
家里鱼塘放干捕鱼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塘里居然有这鱼,瞬间令我兴奋不已,经过一个下午的捕捞,最终抓到了十条大小不一的回来。刚开始它们还没适应,还被原先在鱼缸里的人工培育的国斗品种(原先养有澳火和蓝蛇,都是从鱼苗养大的)欺负,看着体型大的野生叉尾斗鱼被体积小的澳火追着打,不禁觉得好笑,有点担心它们遇到这领地意识这么强且战力不俗的原住民该怎么存活,赶忙扔点麦穗、食蚊鱼进去分担火力。第二天起来一看,野生斗鱼已经满血复活,状态相当好,已经能与原住民和睦相处了,再看麦穗和食蚊鱼,除了缸底一地的鱼鳞以及几个残存的鱼头,没有其它痕迹证明它们来过,到底是在野外长大的猎食者,够狠,不过也就因为这样才容易养出状态,内心狂喜。
不过,没过多久就笑不出来了。野鱼回家的第三天就是大年初二,我和老婆前往岳母大人家里住了三天,结果鱼缸里就发生了“命案”。原先剩余的饲料是足够两条蓝蛇和一条澳火吃到元宵节的,结果,正宗的有一种饿叫做“奶奶觉得你饿”,我奶奶在我离家的第二天就把饲料全部喂完了,也难怪,毕竟一下多了十张嘴,不过也不得不佩服野生斗鱼的适应能力,这么快就能适应饲料。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一场猎杀也就在所难免了,不要指望野外长大的动物而且还是肉食动物能是善茬,就这样,我老婆最喜欢的一条红色的热带鱼最先成为猎杀对象,也是被啃食得最惨得,其次就是小蓝蛇,这两条鱼就这么归天了。
后面,我订购了饲料,不过在饲料送到之前,还是要喂食的,除了米饭外,就是切肉时溅出的肉末拿来喂食,如今它们都已经形成条件反射,在我一到鱼缸旁就聚集到喂食口下方,而且互动性良好,喂食后它们还会啄食我的手指。相信在我的喂养下,这些鱼会越长越漂亮,昨晚上还看到澳火和其中一条野鱼有羞羞的行为,希望能产生一些新生命,到时好放生部分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