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当我还在医学院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描述某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听课的同学会不由自主地把那些症状往自己身上套,一节课下来,弄得大家都疑神疑鬼,纷纷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吕医生,我每次一喝水就尿多,会不会是得了糖尿病肾病?”,当一位老糖友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了这件往事。
普通人缺乏医学背景,容易把“症状”和“疾病”划等号。其实,大多数的症状,只是一个单纯的生理现象,并不意味着得了某种疾病。
当然,也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早期表现,这就需要依靠医生的专业能力来鉴别。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道出了医生看病的真相。
医生,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去治愈某种疾病,而只需要让患者明白:你没病。
言归正传。
接下来,就让我一本正经地给大家解释一下“一喝水就尿多”这件事,哪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哪些是不正常的疾病信号。
对于大多数糖友来说,喝得多尿得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1、喝水过多过快
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在流失水分:通过呼吸、尿液、粪便、以及皮肤显性或隐性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人最终的结局是变成一条咸鱼。
在温和的气温环境中,一个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最基本的水分需求是1200ml。这些水分需要通过食物和饮水来获得。
但是,你不能一次性把这些水都给喝了,然后在剩下的时间不再喝水。
我们经常把身体比喻成“容器”,但是身体和真正的容器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身体的“容积”不算小,但是并不能长时间存储水分。如果短时间内饮水过多,大部分的水就会“漏”出去。
水进入胃肠道后 ,首先会被吸收进入血液,使“血容量”增加。如果血容量增加的过快,就会刺激肾脏的“感受细胞”,这些感受细胞会向大脑发出“水分过多”的信号,大脑接受到信号,会向肾脏发出指令,让肾脏增加尿液的产生,排出多余的水分。
所以,喝水过多过快并不能补充更多的水分,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如果短时间内喝进去的水量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甚至会引起“水中毒”。这时,你可就真的“生病”了。
2、体质因素
有些人对“血容量”的调节范围都各不相同,就像每个人的血压范围也不相同一样。
所以, 有些人爱喝水,有些人不爱喝水;有些人尿多,有些人尿少。这只是单纯的体质差异,并不代表健康与否。
不过,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如果出现下面2种表现,就需要引起警惕,可能是疾病信号:
1、尿频、夜尿增多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时间血糖过高,会导致“渗透性利尿”,从而出现尿频、夜尿增多的现象。
血糖高到多少会出现尿频症状呢?
具体数值因人而异。肾脏对血糖升高有一定的耐受阈值,这个阈值叫“肾糖阈”。不超过这个阈值,就不会引起“渗透性利尿”。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的“肾糖阈”在10 mmol/l左右,有些人甚至要高到15~16mmol/l。
另外,出现尿频、夜尿增多也不一定就与血糖有关。尿道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道肿瘤、以及尿道综合征、膀胱活动症等功能性疾病,甚至焦虑症等都会引起尿频、夜尿增多的症状。
这个就需要交给医生来鉴别。
2、泡沫尿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如果出现较多的葡萄糖、酮体或尿蛋白时,尿液的表面张力就会增高,尿液就容易产生大量泡沫。
不过,出现泡沫尿也并不一定就与有关,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比如在身体缺水、尿液浓缩时,排尿时也会出现泡沫尿。这种情况一般伴有尿色加深。
有些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生理性蛋白尿”,也会使尿液张力变大,出现泡沫尿。
甚至排尿过急,或憋尿后排尿速度较快(如儿童),或站立位置高,尿液受到震动后也会产生泡沫。这些情况一般静置一会后泡沫可很快消失。
有研究发现,有泡沫尿的人,大概1/3是因为尿中蛋白含量增高,其余2/3都是正常生理现象。
3、尿液有异常气味
如果排尿的时候闻到明显的“烂苹果味”,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为这种类似苹果腐烂的气味,有可能是尿中含有大量“丙酮”的信号。
血糖的主要作用是为身体提供能量。如果糖尿病人长时间血糖过高,身体缺乏能量,就会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
脂肪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丙酮酸”,这种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就会使小便产生烂苹果的气味。
不过,身体本身对血糖还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的,并不是血糖稍微高一点就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有研究发现,随机血糖长时间超过19.05 mmol/L,就非常容易引起酮症酸中毒。
这时候,糖尿病人一般还同时会出现极度口渴、心慌、全身乏力、头晕等症状。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十分危险,如果有上述表现,一定要及时测血糖,必要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