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讲究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
有了茶,好水、好茶具、好茶叶,如果泡的方法不得当,也品不出色香味来。所以,要想品好茶,先要学会泡好茶。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泡茶时,需要注意:选水、茶具、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等方面。
选水:
中国人历来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会,但并非个个都能泡出好茶。好茶还需好水泡,善于饮茶的人总要把名茶与好水相提并论。水质越好越能品尝出茶的醇香。一般来讲,山泉水和山涧水的水质最好;雨雪水次之;没有受到污染的江河水和净化过的自来水也较好;若乡村郊外的井水矿物质含量少,也可泡茶;人口稠密、环境污染较重地方的水,含化合物较多,不宜用于泡茶;有些城市自来水漂白粉含量过高,需静置一夜方可泡茶。
茶具:
俗话说的好,“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饮茶器具不仅是不可缺少的盛器,而且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色、香、味,同时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还具有欣赏价值。现代茶具一般是指茶碗、茶杯、茶壶、茶托、茶盘等。茶具的种类有白瓷、青瓷、紫砂、玻璃、搪瓷、漆器等。其中,白瓷茶具具有坯质致密透明、色质洁白、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堪称茶具中的珍品。以江西景德镇生产的最为著名,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馨”之誉。
用量: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3。饮茶忌讳喝干茶水,应是喝到三分之二后,再添入开水,以保持其浓度前后相近。
另外,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水温:
常言说:老茶要沏,嫩茶要泡。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C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被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时间:
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三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这正是: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
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
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
林,茶之生也;
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