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崂山寻道之旅:任国富的文采篇章

08-05

崂山寻道之旅:任国富的文采篇章

崂山问道

○文/ 任国富

世间不少的访问一般都起源于慕名,由名而实正是认知事物的过程,我于崂山便是如此。在童年时代阅读的聊斋故事,崂山道士灵异的穿墙术给我留下了擦不掉的记忆。

多年以后,终于得以到崂山走访问道。崂山沉浮于大海之上,高拔险怪,白石嶙峋,连峰指天,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蓝蓝的海水呵吐着烟雾,缭绕着青枝绿叶掩映的峰峦叠嶂。平庸的思绪被崂山的壮丽震慑提振出一种特有的兴奋。渐进崂山,路随山转,愈益陡峭。海浪在脚下的石驳岸上不厌其烦地激扬出雪浪银朵,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云蒸霞蔚,盘山公路在白壁红顶的农舍间曲折回旋兜圈子,好不容易才来到山腰的一个垭口,这里便是崂山的腹部。两侧山体陡然振起雄奇伟岸的身躯,尽是裸露的石壁悬崖,树木稀疏,呈现出饱经风霜早早谢顶的沧桑。峰岭辗转续连从眼前直到遥不可及的远处,给我一种找不到尽头和边际的怅惘。虽有石径可上,惜其没有富余的时间,只好留着遗憾。从垭口的林荫道下行,便可到古老的道观。道士当年穿墙的奇迹在招唤着我的好奇。大道坡坡坎坎,在森林间随势蜿蜒,跨沟横涧,在曲折与恳让中前行,古树葱郁,肆意伸张枝臂,构成巨型的隧道,轻阴淡漠。穿过不少珍稀盘空的古黄连树、梧桐树,林中的廊桥走过便来到了道观。照壁上是“道法自然”四个大字,流畅潇洒,提示着道观承载的宗旨理念。

太清宫位于山东青岛东50里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其创始人是江西才子张廉夫,当年张廉夫从终南山云游到崂山,在此修建了一所庙,称“三官庙”,又建起了“三清殿”,两殿合成“太清宫”,后经丘处机、张三丰发扬光大。一路走来,名道倾心,修身布道,声闻海内。对于道教,我了解的尚肤浅,不过从口传史载的情况观之,崂山绝不是徒有其名的。此刻亲临名山胜迹之中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际缘。

进入太清宫大门,便见房室俨然,高大的银杏一干指空。苍然的古柏荣枯一体,强烈的对比叫人浮想蹁跹。在那些院落和走廊上走走停停,我被众多古树的身姿所吸引。我惊讶它们的硕大奇崛与常青,好像顽强的生命具有永恒的属性。古树、石壁和长廊相互映衬着,一派幽深,鹊噪鸦鸣偶尔从林梢深处传来,叫人产生心远地偏的超然。有时一株古树一片绿荫,虬茎粗壮,硕大无朋,倾斜,独木成林,透着不可思议的气节和创伤愈合的痕迹,浓荫纷纭,分割出一片森然的天地。卷心柏和凌霄花纠结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枝叶葳蕤纷披,直入霄汉,刚柔融合,好像也在诠释着道的一种方式。有的古柏顶端竟然寄生着松树,合二为—,令人感叹。尘世万缘,妙不可言,不知何时它们拥抱在一起,进入了同命同体的混成。

转过几道仪门,眼前呈现出一颗巨大的耐冬树,传说这就是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中的绛雪。在蒲松龄的笔下,花与人都可相互转化。眼前的耐冬屹然,高大繁茂,以神灵的姿势傲然独立。耐冬花色深红,繁密如雪,故名绛雪。在古树和雕梁画檐下行走,花掩木芳,落空无尘,清幽宁静把我带入到一种高蹈出尘的境界。在下清宫旁的一个亭子间小憩,吐纳清气,清洁着肺叶,面朝大海,将凡庸的心灵放牧到春暖花开的远方,有闲看云卷云舒的适意。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追寻着人与自然的合一,若即若离,即之太近则回归野蛮,离之太远则不近人情。太清宫后山新塑着老子的青铜神像,高达数十米,特别震撼人心。他须髯飘飘,睥睨一切,一指向上指天,一指向下点地,寓意天地合德。他慈眉善目,目光如炬,仿佛已经参透出世间万事万物的物理玄机。底座上雕刻着《道德经》全文。右下卧着巨型的石雕青牛。登上平台,仰视方可见其轮廓,在老子的脚边逍遥游走,我诵读着石壁上精辟的文字,有一种淡泊归真的清爽。抚栏凭眺,海水汪洋敞开宽大的胸脯,氤氲虚无缥缈的薄烟,浮泛着几点尘世的船舶。

古树斜展扭曲,被赋予各种不同的意义。一颗弯弯曲曲的榆树,据传是唐朝道长李哲玄亲手栽植的,称为“唐榆”,因为它树干盘曲,形状似龙头,又被称为“龙头榆”。在它的旁边,放置着深海绿石玄武龟,唯妙唯肖,与龙头树构成龙龟虽寿的奇观。古树苍藤的麾下,孔子问道于老子的石雕像把我带到了远古时代。案头的简策一定有关于“道”的精论,只是无法亲自打开看个究竟。扎根于缝隙的老树把石砌墙壁撑得有些移位变形,好像有些受不了的味道,顽强地生长打破了常规的法则,非人力可为之,完全超出我的想象。

宫前,绿树成林,掩映着巨大的牌坊、雕塑、或者碑刻,古色古香。海水在长堤下掀起一层层长波缓浪,摇山荡岳,一览无余。微腥而湿润的海风轻轻吹来,我感到格外地恬静和淡然。

中国斗鱼耐寒多少度

茶杯犬要多少钱 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