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湖南浏阳菊花石雕:非遗传承的千古绝唱

07-16

湖南浏阳菊花石雕:非遗传承的千古绝唱

湖南浏阳,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石头上的花,曹师傅的手,看了叫人想吃饭,都想把家搬浏阳”。把石头像玉一样雕刻,精美的花纹设计,镂空,自菊花石雕技艺开始以来,从来没有人尝试过。

但曹明珠有这个执念,敢想就要敢做,于是一段孤独的四十年攀登之旅拉开帷幕。

菊花石,因为包含酷似菊花形状的石头而闻名,形成于 2.7 亿年前的浅海之中,18 世纪中叶被偶然发现。并且这不是可再生资源,每开采一块,就少一块。

生活在浏阳一带的手工艺人,在盛行的几百年间一直做的是浮雕作品,并且近年来一直处于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

在曹明珠的自述中清楚地传达出这一困境:

菊花石雕,原料开采十分困难,雕刻工艺难度很大,制作工期长,见效很慢。因此,有人认为,搞菊花石雕,不如经商或从事其他行业来钱快,效益好。

事实上,这也是现今许多传统工艺濒临消失的普遍现状。

2019 年,曹师傅已经 69 岁了,本应该膝下承欢尽享天伦之乐的曹师傅,此时却连好不容易一家团聚的饭宴都顾不上,他要继续勇创一件前无古人的作品——菊花石算盘。

据曹师傅自己回忆,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通宵难眠,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构思设计。在创造《野溪趣》时在半年的时间内,洗了又画画了又洗一百五十多份设计稿后,才动手雕刻。

这一次为了找到合适的原石,曹明珠走遍了整个浏阳菊花石市场,花了几万块赌石, 但是花的数量和形状以及位置和石头的大小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回到家中的曹明珠在又放弃掉一块石头后若有所思,他突然想起早年花几万元买下的一块大石头。

但还是有顾虑,一是这块石头伴随曹明珠走过漫长的艰辛岁月,二是大石切小石乃是大忌,甚至说得上是杀鸡取卵。

最终一咬牙,曹明珠说没有办法了,他已经快七十岁了剩不下多少时间,只能狠下心,舍掉这块大石头。

切割完成后,进入创作的阶段,而这个时候曹明珠就要开始闭关,集中全部精力去挑战和超越自我。

先要画出花朵大致轮廓,使用各种工具,完整将花蕊剥离,再用小刻刀一层一层打磨花瓣,成千上万次精准角度的用力。

但这一次,曹师傅遇到了更大的困难,让算珠到不到五毫米的石柱上分离拨动。

菊花石有的地方硬度高达七点几,极易崩裂,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并且手头上也没有现成的工具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曹明珠为此心神不安,他的老伴儿便让儿子去劝劝父亲。

儿子希望父亲能更注重身体健康,让大家都开心,父子二人坐在水畔边。

曹明珠借此讲了一个故事:

某一天,要建一个九栋十八亭的的大屋,雕手艺的人都去展现自己的看家本领,其中两个石匠最出色,第二个人雕的就是算盘。

他也说到,父辈也是做木雕的,这种环境熏陶就让曹明珠种下了决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缺少工具,自制工具,工艺的进步就是如此。最后,曹明珠创制出了独特的工具,在算珠拨动的那一刻,似乎看见了水滴石穿的坚韧。

要付出多少超乎寻常的汗水和努力,才能摒弃外界纷纷扰扰,保持初心一如四十年,曹明珠做到了。

哪怕获得无数赞誉和奖项,曹师傅也没有飘飘欲升,而是更加潜心钻研,并且培养了一大批菊花石雕艺人,将一身本领尽授,还无偿往返湘西少数民族为当地人传授技艺,为产业发展、技艺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是快餐式的浮躁时代,可仍有这样一批人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坚守,献上一生的事业与追求,艺术家属于人民。(注;图片来源网络)

草缸开缸水发白雾蒙蒙的

八哥鸟吃什么牌子饲料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