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鱼钩的6000年演变:从生存工具到韭菜收割利器

01-11

鱼钩的6000年演变:从生存工具到韭菜收割利器

1、1980年左右,一支英国考古团队在日本冲绳县的南部山区,意外发现一个曾有远古人类活动痕迹的洞穴,并将这个陌生的洞穴命名为斯卡特古洞,未曾想这个斯卡特的新名字会随这次考古而名声大噪。

斯卡特古洞发现了一些石斧、石刀及数以百计的螺蛳壳、贝壳,这些物品外表都有敲打、研磨的痕迹,虽然粗糙不堪。贝壳里突然出现的一枚弯钩令考古学家惊喜不已,原来是一枚2公分左右的贝壳磨制的鱼钩:钩柄端略粗、钩尖处细长,外形与现代流行的伊豆钩极为相似。

考古学家怀疑它的实际效果,也把贝壳敲打、来回研磨,仿造了一款大小一致的贝壳钩,然后挂钩饵料,抛入附近的水域,一个上午竟钓到数条30公分左右的罗非鱼。显然远古人用的这款贝壳钩,不是摆设,不知曾有多少鱼被其钓起用来果腹。经碳十四检测,这枚贝壳钩距今已有2.3万年之久,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鱼钩。

2、我国骨质鱼钩的考古发现也不少,比如距今8000年前的辽宁大连海县的广鹿岛遗址,距今4000年前的贵州通海兴义遗址,这两处的鱼钩既有用贝壳磨制,也有用禽骨打磨,创造性的是,在钩尖处打磨出了倒刺,并且时间距离现在越近,带有倒刺的骨质鱼钩越多。这点在后期其他材质的鱼钩制作中,无不得到延续。

夏商周这个时期,是人类社会、生产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关键阶段,鱼钩材质更新迭代的速度极快。先是骨质鱼钩,这时骨质打磨得更加细致、光洁;接着是美轮美奂的玉质鱼钩,钩尖锋利、钩弯的弯曲弧度大气、漂亮,钩柄处有打孔、修饰的痕迹。但这很快被更先进的青铜钩替代。洛阳偃师二里头、象山丹城的塔山遗址出土的青铜鱼钩,外表被铜绿裹挟,倒刺突出,整个造型与现在的溪流钩接近,古人对鱼钩的造型选择趋于了多样化。

战国末年匠人逐渐掌握了冶铁技术,不管是铸模技术,还是淬火技艺,均提升至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锻造的铁质治具大量运用到了农业生产,生产效率、粮食产出大幅度增长。所以吃饱喝足之后的闲暇时间也多了,铁质鱼钩也在这个阶段发明了。铁质鱼钩相比铜质鱼钩,硬度大、不宜弯曲,钩尖更加锋利,且不宜磨损。所以从春秋末年直至清朝,鱼钩的材质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3、如今的鱼钩不管是外形,还是材质均呈现出多样化,而不局限于一个种类。常用的袖钩、溪流钩便是专门针对麦穗、白条、鲫鱼这类小体型鱼;伊豆、海夕钩则更适合中小鱼,同时兼顾大体型鱼;新关东、伊势尼完全是为大青鱼、大鲤鱼设计。鱼钩的材质主要有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钛合金,其中碳钢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日本是岛国四周环海,这样的地理环境为国民创造了良好的垂钓条件,1/3的人口是钓鱼爱好者,无疑极大促进了本地渔具生产企业的发展,几个知名的渔具厂家均是在1980-1990年这个时间创办、发展,目前世界最顶尖的鱼竿、鱼线、鱼钩大多产自这几个企业。比如制作鱼竿需要的碳钢,大多采用80c/100c,80c表示含碳量为0.8%的钢材,看似很简单,只需要在碳钢生产过程中添加控制含碳量即可。其实不然,这里涉及到碳钢高温成型下碳的分布及添加时机问题,需要注意的细节极为繁琐,所以我国生产高端鱼钩的钢材绝大部分依靠进口。

不过,鱼钩和浮漂、鱼竿类似,存在过度营销的现象,往往夸大鱼钩的钩刺性能。一款原装进口鱼钩的价格是国产的数十倍,实际效果却达不到数倍。像国产的袖钩,9.9元可购买300,完全可满足野钓需求,与进口袖钩的差距,实际体验几乎无差异。再比如部分商家把鱼钩材质作为销售的噱头,其中钛合金便是典型代表。钛合金原本是用在航空领域的高端材料,硬度大、质量轻、价格昂贵,但到底是否应用在鱼钩生产或者有无必要,行业间存在争议。部分厂家把普通鱼钩的钩柄、钩弯略微压扁,增加漂浮水中浮力,以此充当质轻的假象。

如果的鱼竿颜色可谓五彩斑斓,常见的有红色、金色、黑色、银色,但真如商家所说,鱼钩颜色可大幅提高鱼的吞食频率?恐怕又是一个营销的手段,绝大部分淡水鱼无法识别颜色,物体在鱼的眼睛里不过是亮白、灰暗两种光线表现。鱼的嗅觉敏锐,是摄食的主力,夜间鱼能正常摄食,这也不难解释了。

原创:老高

黄花梨手串怎么盘玩

中国人物画家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