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之旅:欣赏美景、参观展览和与猫咪互动

10-16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之旅:欣赏美景、参观展览和与猫咪互动


这里曾贮藏经典,高悬巨钟;这里曾千僧诵经,为皇太后祝寿;这里曾见证了清王朝的衰落……这里就是有着“京西小故宫”之称的万寿寺。

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万寿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中、东、西三路建筑相毗邻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艺术的集中体现。

万历皇帝亲赐匾额“护国万寿寺”,万历三十五年(1607),永乐大钟由汉经厂迁至万寿寺。大钟曾悬于万寿寺东路建筑前端的大钟楼内,成为明代万寿寺的重要标志(如今已经迁走)。

清代万寿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吉祥、福瑞的嘉名而受到清皇室的重视,规模远超明代,成为自昆明湖向东,长河沿岸僧庐梵刹之首。当年慈禧太后游颐和园时经常行船至此礼佛、小憩,所以这里也被称“小永寿宫”

进入山门殿,抬头可以看到由清朝光绪年间修缮时绘制的《青天流云百蝠图》,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飞翔于青天流云之间寓意着“洪福齐天”。

寺内树木郁郁葱葱,红墙绿荫格外有意境,最后一进院内,不仅有着中式八角攒尖顶黄琉璃瓦碑亭,也有着中西合璧的西洋门,亭外曲折游廊,假山绿植怀绕,景色错落有致,随手一拍就是美景大片。

乾隆御碑亭

渗金多宝铜佛塔,为明代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所铸。

这里的西洋门与圆明园西洋楼同龄,也是万寿寺区别于京城其他寺院的显著标志。是北京目前现存西洋门的三处之一。西洋门边上的小院里,挨着方丈堂还有个咖啡厅和小花园,可以坐下喝点咖啡,赏赏花,顺便还能撸撸寺内养的猫。

进门处的鼓楼现在是万寿寺邮局文创店,可以免费盖章,殿内的文创产品也是创意十足。

这里不仅有着皇家园林的景色,这里还是北京艺术博物馆所在,在这里可以看文芳雅器展、佛教造像艺术展展、吉寿文物展,等各种有意思的展览。

万寿寺历史沿革展


从明万历五年(1577)建立,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成为成为自昆明湖向东,长河沿岸僧庐梵刹之首;再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万寿寺西路行宫中的珍贵文物也被洗劫一空;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攻入北京,万寿寺中一些佛像被士兵们扔到长河中。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万寿寺作为皇家寺院的功能宣告结束。民国时期,政局动荡、战乱四起,寺院房舍被占用,先后被当作战俘营、学校、疗养院、收容所等。1958年至1976年间,寺院中多数佛造像被陆续拆毁。在文物管理部门的力争下,万寿寺的主体建筑得以保存。

1979年万寿寺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北京艺术博物馆成立对外开放。2006年万寿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至2022年,万寿寺开启了新一轮的修缮工程……通过照片和展品,可以了解万佛寺自修建起至今的发展与变迁。

瓶花落砚香:明清文房雅器展

明清时期,是文房四宝的制作发展的鼎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展览通过笔、墨、纸、砚以及辅助文具五个部分,通过展览可以对明清时代文房四宝的文化体系和时代风格有所了解。

明清时期,毛笔的制作十分考究,以尖、齐、圆、健为四德,外形精致多样,注重欣赏性。笔的形制富于变化,除传统管笔外,还出现了适宜写大字的提笔(斗笔)、抓笔等。笔毫与笔管制作最为讲究,笔毫包括羊毫、紫毫、狼毫、兼毫等;笔管或由玉、象牙等珍贵材质制作,或采用描绘、雕刻等技法进行装饰,各具特色。

明清时期,制墨业空前繁荣,宫廷和地方均有制墨,特别是徽墨占据着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宣纸的品种和产量都达到鼎盛,书画用纸加工技术臻于成熟,染色、加蜡、砑光、描金、洒金银和加矾胶等各种加工技法广泛应用,还出现特为宫廷专造之质量极佳的贡纸。


明清时期,砚的材质十分丰富,以端石、歙石、洮河石、红丝石、松花石等石砚为主,兼有陶、瓷、砖瓦、漆砂、澄泥、玉等材质,蔚为大观。

明清时期,文房中的辅助文具各成体系,分工精细,制作讲究。展览中展出的辅助文具包括:笔格、笔床、笔筒、笔洗、水丞、水注、印章、镇纸、裁刀等辅助文具。竹木的清新高雅、金银的雍容华贵、珐琅的华丽多彩、玉的典雅温润和铜的古朴沉着,各领风姿。

小巧精致的辅助文具在实用之余,发展成为文人雅玩之器,与文房四宝共同营造出一个可拓展的意韵空间。

妙法庄严:佛教造像艺术展

展览分为两个展厅,分别是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展和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展。可以更好的了解两派佛教的造像区别。


南北朝汉传佛教造像轻盈飘逸,隋唐造像典雅端庄,宋代造像写实自然,明清造像趋于程式化,但仍能给人雍容华贵、端庄慈祥的艺术感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与佛教发展的水平和面貌。


明清时期是藏传佛像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藏族艺术家们在印度、尼泊尔等外来艺术形式基础上,进一步融入藏民族文化和审美因素,创作出前所未有的、具有鲜明藏民族审美特色的艺术模式,实现了外来艺术与西藏本土艺术的完美融合。汉藏艺术双向交流,成为当时佛像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

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可以看各种以祝颂延寿、祈福纳祥为主题的祝寿图像,通过不形式的载体出现,可见古人的巧思与艺术造诣。


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发展至鼎盛时期,用料考究,雕饰精当,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明式家具以古朴大方取胜,注重卯榫结构的精密巧妙。


清式家具在制作工艺上以富丽华贵见长,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民国时期的家具受西方影响,体现出中西合璧、探索求变的时代特征。

展览精选馆藏五十余件明清及民国时期传统家具,在这里可以了解传统家具的造型艺术特点,感受其深厚的文化蕴涵。#妙笔生创作挑战##秋日生活打卡季#

南红知识大全

波士顿梗和法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