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石的赏玩,一般都是借助绘画构图的有关审美规则来对照石头上的天然图案,把石头的外轮廓当作一张画纸的形状,或接近于扇面,或类似于斗方,或长卷,或条幅等。
不管什么外形,都希望尽量饱满。
我们在赏玩画面石的时候,总是努力地寻找符合视觉美的对应条件,看构成画面的各项条件是不是合理而巧妙,看构图是不是主次有别,相互照应,画面与石色的反差够不够强烈,画面疏密是否得当,浓淡是否适宜,空白是否生动,表现的风格是否独特等等。
在综合基础上,一旦哪一方面特别优秀尤其是一些细节的精致都会构成该画面石的极大亮点。
比如,一般的画面石几乎没有看到有题款的,但这件石头偏偏就有,也因此变得生动有趣了许多。
它的外形类似团扇扇面,也是一种很饱满的形式。
内容是高山的局部,重墨写出中景低峰,高远处如同淡墨轻染,仿佛薄雾初起,越来越迷离。它的中、远关系明了,笔墨味很浓,画面由近及远的推进,层次丰富。
但它的最大亮点却是石形的中上顶部一块岩石面上的黑点。
岩石立面干净、平整,象被打磨出来专供骚客涂抹写划,在石面上那些直排的黑点既象是山上的碑刻,又象是画面的题款,比常见的画面石多了一项与中国山水画相吻合的因素。
这些墨点文字虽不抢眼,但墨点与画面融为一体,顿时多了提神的赏玩因素。
巧形、巧色的雅石,因为出人意料的“巧”,雅石就多了精神气儿。中国传统上历来讲究书画同源,在绘画上题款写诗几乎是一种规则。天然石上的画面居然也有题款,物以稀为贵,比雅石巧色更难得,也就有了不低于巧色雅石的赏玩意义。
这是今年8•30石展上另一块带题款的画面石〖研山铭〗,这方石虽有各种质疑声,但撇开其它因素不谈,仅就画面构图而言,其与10年前发现的〖风韵〗都是因为“特别而精彩的细节”取胜。
作者:陆舜冬
编辑:一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