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正式将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申报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批准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牌匾(白马辛荣 摄)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次申遗所涉及的44个项目中,宁洱县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位列其中。
时隔14年,
贡茶技艺从国家“非遗”成为世界“非遗”。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项技艺的前世今生,
走进它的传承故事。
清朝皇宫专设普洱茶“贡茶案册”,并作为皇家档案留存。普洱贡茶是在普洱府所在地——宁洱的贡茶厂通过“五选八弃”制作而成的。“五选”:选日子,选择谷雨前的吉日;选时辰,选在晴天、日出之前采摘的茶最佳,与《茶经》上“日出神散”之说如出一辙;选茶山,选择种植最好的茶地,鼓励茶农种好茶;选茶叶;选茶枝。“八弃”是对采茶女操作上的具体要求,即: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廋、弃芽曲、弃色淡、弃虫食、弃色紫8个严格的程序精制而成。之后送官府衙门,由知县、知府等官员“恭选”“用印”、千总把关、举行隆重仪式、上架马背、起运贡茶、送省入京。普洱贡茶除清朝皇帝、皇室成员享用外,还作为珍品赐予有功之文武大臣、馈赠外国帝王和使臣。
道光三年普洱茶采摘执照(白佳 摄)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随贡茶的产生而产生,随贡茶历史的发展逐渐成熟,经过无数代人的实践,约定俗成为相对固定的程式。大体分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型4个程序。普洱贡茶分散茶、紧压茶、茶膏三种。散茶,即上述工序中免去第4道工序的茶;紧压茶,即上述4道工序后的茶;茶膏,即将茶叶熬成汁,再将汁液用文火慢慢煎熬数天,成为糊状,然后装入纱布袋中,再经过几个月的自然风干而成。
贡茶制作中“杀青”(谭建国 摄)
贡茶制作中“揉”(谭建国 摄)
贡茶制作中“蒸”(白马辛荣 摄)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以严格的程式、严肃的规程、严谨的态度、标准的技术要求、精细的制作方法,成为茶叶制作技艺的典范。2011年,作为普洱茶(贡茶)制作原料主要产地的宁洱县困鹿山贡技茶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目前,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专指流传于宁洱县世代传承的作坊式的手工工艺不含机械制茶工艺和1970年代发明的人工后发酵工艺,其传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属家庭作坊生产,代代相传;二是茶商雇佣人员生产,以师徒相传。目前,代表性传承人有省级传承人李兴昌。
本期监制丨胡雪英
来 源 | 普洱日报 宁洱县融媒体中心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