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帖》局部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776年)或十二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而成文。通篇为狂草,全卷形成连绵之势,运笔上下翻转,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神采动荡,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自叙帖》在草书领域达到了自汉末魏晋以来新的高峰,与张旭的狂草作品共同构成了唐代狂草的制高点。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自叙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940年)邵周等重装题记。有“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另有宋苏辙、蒋璨,明吴宽、李东阳、文征明,清高士奇、安岐等题跋……
《自叙帖》在结构方面部件较为灵活,长短大小、穿插错落一任自然;字内、字间姿态万千,字的重心、松紧、外观空间与字内空间处理以圆为主,间用方、尖、多角等不规则空间布局和分割,在结体取势方面仍然灵活多变。在行笔中顺势或者逆势的弧线、圆圈较多,转换运笔方向使用圆滑的运笔方式,折角较小线条、牵丝映带处转换笔锋的方式也转折并用,整体上呈现出圆润姿态、笔迹细劲为主,增加了变化和灵动之势。墨淡处不但没有力弱之感,反觉更加苍劲,更能显现墨迹的真实与巧妙。
怀素(725~785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好饮酒,及其酒酣兴发,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书之,时人谓之“醉僧”。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师从邬彤(怀素姨表兄弟)学草书。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乃告以笔法。762年(宝应初年)自零陵出游,历衡阳,走广州,客居潭州,然后经岳州,进入长安。772年,怀素回乡,途经洛阳,适逢颜真卿,曾趋谒拜访,僧儒论书,遂为书坛盛事。唐代名士如李白、卢象、戴叔伦、钱起等人,皆有歌行称颂之。
怀素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论书帖》、《自叙帖》、《苦笋帖》等帖。
名家点评《自叙帖》
北宋书法家米芾《海岳书评》:“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明文征明跋曰:“如散僧人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
清安岐跋曰:“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中国书画篆刻品鉴》:“如狂风骤雨,如闪电雷鸣;溶天地万物之态,合宇宙阴阳之道;精彩频出,高潮叠起,这不可捉摸的线的精灵,溶化在《自叙帖》的黑白之间,呼之欲出,腾空欲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