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犬类的世界中,中华田园犬常常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易饲养的特点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宠物狗相比,它们似乎有着诸多独特之处。为何中华田园犬往往比宠物狗更好养活?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诸如“为什么中华田园犬不吃狗粮?”“为什么它们很少生病、很少去宠物医院?”“为什么它们好像什么都能吃?”等问题,成为了人们在探究中华田园犬和宠物狗区别及饲养习惯时争议不断的焦点。
从环境适应的层面来审视,“适者生存”这一成语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中华田园犬的坚韧。往昔,在北方农村,养狗主要是为了看家护院和处理剩余饭菜。它们的食物来源多是剩菜剩饭,在这种情况下,其肠胃必须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否则就难以存活。相较于它们曾经在野外恶劣的生存环境,如今虽进入人类家庭,生活有所改善,但仍算不上优越。反观当下,人们对于食物卫生的标准日益提高,像水果不洗直接食用可能就会引发肠胃不适。然而,中华田园犬由于长期在较差的野外环境中生存,进入人类家庭后,能够相对轻松地适应这种生活环境。
再从进化的视角分析,每一种生物都在为了适应环境而不断演进。中华田园犬的进化属于自然进程,它们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在耐病力、耐饥饿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不断地进化与优化。如今的中华田园犬,大多数是串串狗的统称,通过杂交的方式,它们汲取了不同品种的优点,摒弃了缺点,不过性格方面或许会存在不太稳定的情况。
与之不同的是,宠物狗的进化主要是人工干预的结果。人们在培育过程中,常常只是片面地追求某一个特定的优点,却忽略了可能伴随而来的其他缺陷,从而导致这些缺陷不断被放大。比如,有人喜欢短鼻子的狗,于是就培育出了鼻子越来越短的斗牛犬;有人钟情于不掉毛且毛发美观的狗,便有了泰迪犬。此外,在宠物狗的培育环节中,近亲繁殖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使得它们更容易患上品种特有的缺陷疾病。像泰迪
、比熊、博美等品种,容易出现髌骨发育不全的问题;拉布拉多、德牧则容易遭遇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困扰;折耳猫更是容易患上软骨病等等。在疾病治疗方面,品种成为了判断预后的关键指标之一。一般而言,杂交品种的治愈率相对较高,宠物狗次之,而纯种且有血统的宠物狗治愈率往往更低。举例来说,同样感染细小病毒,中华田园犬或许无需输液,或者输液三天就能痊愈;宠物狗可能需要输液一周才有康复的可能;而纯种宠物狗若仅依靠自身抵抗细小病毒,几乎是无法实现的,除非它是杂交的串串狗。
然而,有一个数据可能与大众的普遍认知有所不同,那就是宠物狗和猫的平均寿命实际上比中华田园犬(包括串串狗、不科学饲养的宠物狗)要长好几岁。尽管宠物狗在耐病能力方面不如中华田园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们养狗的主要目的更多是寻求情感上的陪伴。因此,饲养模式也应当随之改变,采取更加科学、精细的方式进行饲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它们长久地陪伴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