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次原本普通的追尾事故,瞬间吸引了各方关注,为什么?事故中的车不重要,人也没有大碍,亮点是一尊价值“2亿”的玉佛。据新闻报道,肇事司机直接吓懵了,连事故认定书都不敢签了。
业内传闻,玉佛原材料是产自新疆,雕刻费花了400万大洋(珠宝哥哥也纳闷,圈内能接这么大活儿的大师可真心不多,是谁雕的呢?),据说雕好后有人出价2亿买都被拒绝。这玩意儿真是个好宝贝!
不过,越看越不对劲:首先,新疆好像不出产这种玉石,和田玉、金丝玉甚至戈壁石,珠宝哥哥都不陌生,偏偏就没见过它;其次,从图片上看,这雕工水平无论怎么看,都不像值400万工费的那种。
其中必有蹊跷!还真是如此,这款玉佛根本不是用玉石雕刻而成的,不是玉石,不是玉石,那是什么?就是所谓的“冰翠”!这不是什么新玉,而是一种人工玻璃,各项物理指标和玻璃一模一样。
这年头,敢吹牛的人原来越多,毕竟吹牛不报税,就像这款玉佛的主人宣称宝贝“有人出2亿都不卖”,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好了。也是“包装”的需要,出车祸时正在全国各地赶场巡展,哥服你!
另外,尽管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喜欢玉石的朋友越来越多,但是,尴尬的是,真正懂玉识玉的人很少,当看到一款玉石时,没有几个人能用肉眼凭经验看出来真假,甚至连是什么玉种都说不出来。
前几天,某卫视的鉴宝栏目中,一美女带着干爹送的翡翠来鉴宝,她干爹说花好几万买的。结果,专家鉴定后告知:不是天然翡翠,是酸洗注胶染色的那种,也就是所谓的“B+C”,当场啪啪打脸。
看来,干爹也靠不住,悲剧了!前几年,随着收藏的持续升温,各种鉴宝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被当作真品购买的人工优化玉石,还有被当作精品购买的“大路货”。
前几年,珠宝哥哥在某翡翠品牌供职时,曾在旗下各门店组织了巡回的免费鉴宝活动:一个大爷带着20多件宝贝,结果除了一个碧玉碗是真的,品相不错,值四五万元,其余的全部是假货。
大爷是个退休工人,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收藏玉石,这些宝贝累积花费了十几万元。现在,鉴宝结果出来了,大爷很受打击,毕竟好几年攒下的积蓄打水漂了。
玉石市场也并非净土,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尤其是一些新发现的玉种,价格更是让人雾里看花。喜欢玉石是好事,但是,前往不要盲目,建议多看少买,如果遇到中意的,也最好先去做鉴定。
毕竟,真假才是第一重要的,少花钱买精品是第二位的。千万不要有“捡漏”的侥幸心理,毕竟,商家大多浸淫行业多年,掌握的信息和拥有的经验远远超过普通消费者,它们不会做赔钱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