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出务工的打工仔到返乡创业的小老板,临泽县新华镇宣威村农民倪文彬巧念养狐致富经,趟出了一条狐狸养殖致富路。
初秋时节,走进倪文彬的顺源种狐养殖场,只见一排排钢丝笼架整齐摆放,笼子里,一只只毛色发亮的狐狸有的酣睡正香,有的来回散步……“狐狸皮张越大、毛色质量越好卖的价格更高。现在正是小狐狸生长的黄金期,我们要做好防疫和管理,才能保证狐狸的健康生长和皮质质量。”正和妻子喂饲狐狸的倪文彬说。
今年43岁的倪文彬是临泽县新华镇宣威村8社的一个普通农民。2001年,倪文彬和妻子赴北京打工,一干就是13年,但家乡一直是他舍不下的牵挂。2013年,随着皮草服饰的流行,在皮革加工厂打工的倪文彬发现皮草市场行情特别好,于是萌生了回家养狐狸创业的想法。“当时,一张狐狸皮能卖到1000多元,我想回来家乡养狐狸,再卖狐狸皮,肯定比自己打工挣得多,还能对家人有个照应。”倪文彬如是说。
经过到安徽、南京等地考察狐狸市场后,2014年年初,倪文彬用自己打工多年的30多万元积蓄,在新华镇长庄牛场建起了养殖场,并从南京引进了12只南极狐,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狐狸养殖创业路。
创业初期,由于对狐狸习性和养殖技术不了解,无法及时对种狐配种,在解决配种问题后,又因为养殖场区周边噪音,导致第一批怀胎的狐狸受惊吓而流产,直接损失6万多元。看着第一年的收益打了水漂,倪文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其他养殖户告诉他狐狸需要安静的养殖环境后,2015年,他果断在宣威村10社北部荒滩重新建场,为狐狸“搬家”,并再次引进狐狸800只。可噪声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防暑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70多只狐狸中暑死亡,又损失了4万多元。面对困难,倪文彬并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通过书本、网络学习狐狸养殖技术,并向其它狐狸养殖户学习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多的摸爬滚打,倪文彬终于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养狐狸的行家里手,他的狐狸养殖规模从最初的12只扩大到了1500只。2015年,养殖场共卖出狐狸皮140张,收益3.3万元;2016年,销售狐狸皮300多张,收入8.2万元。
“现在我的养殖场有200多只种狐,每只种狐每年可繁殖并成活5只左右小狐狸,每只小狐狸只需6个月成长期就能取皮,养殖成本低,效益比较高。你看,今年我到年底怎么也能取1100张狐狸皮,每张保守按360元算,能纯收入25万元呢。”谈起今年的收入,倪文彬喜不自禁。
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后,2016年年底,倪文彬成立了临泽县顺源种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南京以每只4000元的价格引进6只芬兰种狐,进一步改良新品种、扩大养殖规模。“我希望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吸纳周边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到狐狸养殖中来,带领更多乡亲走上狐狸养殖致富路。”倪文彬满怀信心地说。(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