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代诗人卢照邻这一句诗词堪称经典,鸳鸯成双入对被卢照邻喻为美好的爱情,宁可化做鸳鸯与心爱之人长相厮守做一对凡人夫妻也不羡慕天上神仙。此诗之后,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更是被后世文人争相效仿。
鸳鸯是小型游禽,属于鸭科,鸟纲,雁行目。"鸳鸯"是一个合成词,鸳指的是雄鸟,鸯指的是雌鸟。鸳鸯的个头不大,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鸳鸯雌雄颜色大不相同,雄鸟羽毛鲜艳靓丽,头上有艳丽的冠,眼后有白色宽阔眼纹,雌鸟则较为朴素,全身羽毛为暗沉的灰褐色为主,眼纹白色较细,雌雄极易分辨。
相传两千多年前,晋国大夫洪铺手下有一花匠名为怨哥,一天怨哥路过莲花池发现洪铺的女儿落入池中,于是怨哥下水救人。这一幕被洪铺看见误以为是怨哥在水中调戏自己女儿,便把怨哥关进打牢。洪铺的女儿偷偷去看望怨哥并送了一件五彩大衣。
洪铺知道后很生气就把怨哥处死莲花池。洪铺的女儿知道后也跳入池中殉情而死。之后他们的灵魂化作了两只鸟儿,一只五彩斑斓,另一只朴实无华,它们总是出双入对,恩爱有加。
这就是关于鸳鸯的的典故传说,从此人们更加认为鸳鸯是爱情的象征,代表幸福美满的爱情,都想像鸳鸯那样恩爱甜蜜,不分离。
根据鸳鸯出双入对的特点人们还把鸳鸯称呼为"匹鸟"。崔豹在《古今注》中说到鸳鸯又名匹鸟的来历∶"鸳鸯雄雌不相离,人获其一,则一相思而死,故谓之匹鸟。"
我们日常所见鸳鸯总是出双入对,所以鸳鸯有着雄雌不分离的说法。这是当鸳鸯雄鸟和雌鸟一旦成为伴侣确定关系以后,雄鸟就会变得异常的贴心和专一,就好似一对新人新婚的蜜月期。
在成为伴侣之后,雄鸟会时刻陪伴在雌鸟身边,不管雌鸟走到哪儿,雄鸟都会跟到哪儿。雄鸟还会为自己的伴侣"梳妆"梳理毛发,会为它们的后来做打算,会选好树洞为以后的安家养育后代做准备,当有食物的时候雄鸟也会让雌鸟进行先进食,这种种表现真是十足的"好丈夫""好男人"形象,也难怪人们会羡慕鸳鸯的爱情。
鸳鸯的成双入对体现在它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鸳鸯是一种警惕性比较高的鸟类,它们飞行本领极强且善于隐蔽自己。当一群鸳鸯外出觅食,觅食结束要回栖息地的时候,往往要先派出一对鸳鸯夫妇前去勘察,这对鸳鸯飞往栖居地上空观察巡视一圈发现没有异常之后才会通知大家一起落下歇息。
关于歇息,鸳鸯也是成对成对的一起睡觉,或是雄鸳鸯用自己的右翅遮盖雌鸳鸯,雌鸳鸯用自己的左翅遮盖雄鸳鸯,两只鸳鸯相互拥抱而眠;或是两只鸳鸯"交颈而眠"。如此恩爱的睡姿,怕是人类都无法做出。鸳鸯"交颈而眠"让我想到了鸳鸯锅的样子,大概鸳鸯锅就是根据它们交颈的姿势设计出来的吧。
鸳鸯作为爱情的代表时常会被人们直接比喻成夫妻,《诗经·小雅》有一首《鸳鸯》意为夫妻,这是一首庆贺贵族的新婚诗,诗的前两句"鸳鸯于飞,毕之罗之"都体现了新婚成双成对,相濡以沫的爱情。
后西汉的司马相如也将鸳鸯比作夫妻,不过他是拿来逗趣用的。在《琴歌》有一句:"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这就是是司马相如想挑逗新寡妇卓文君所作的诗句,他直接将鸳鸯比喻为夫妻,以鸳鸯来暗示挑逗卓文君,实在是有点腹黑。
后世更多的作品中更是直接把鸳鸯变成了夫妻的代名词,我们常看一些电影电视剧中有人说到"错点鸳鸯谱"之类话语,意思很明显就是将不是那么相爱的两个人组成了夫妻,最为经典的每年暑假必播剧《还珠格格》中当小燕子还是假格格的时候,因为走的和尔康比较近,给皇上一种错觉,以为他们郎情妾意,差点错将他们赐婚。
鸳鸯不仅直接有直接代表夫妻的爱情含义,它还有含蓄委婉向心爱之人表达爱意,表白的意思。人们常将鸳鸯的图案绣在各种各样的物品和饰品上,而后将这个物品或饰品送给自己喜欢的人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我国西周时期就出现以鸳鸯为型的纹器物"鸳鸯尊",到魏晋南北朝就有了鸳鸯纹的睡觉用具,西汉时王昭君就以鸳鸯刺绣的鸳鸯被向单于表达爱慕,曹禺《王昭君》第三幕:"单于,您来看,这是一床合欢被。上面绣着双鸳鸯,里面放着'长相思'"。
如今,鸳鸯被已成为众多新人夫妻必备的床上用品,"鸳鸯被"被喻为绣有鸳鸯的锦被,夫妻共寝之用。自古就有"鸳鸯被,鸳鸯襦,鸳鸯褥"之说,人们把鸳鸯绣在床上用品中,来比喻爱情的甜蜜与美好。
想起自己家中的被子,那大大的鸳鸯图案映入眼帘,那不就是父母结婚时的床上用品套装吗,再仔细一想好像还有一对艺术制品的鸳鸯摆放在梳妆台的一侧,鸳鸯制品不仅型美,图案美,它们的寓意更美。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疋晚霞。"如此美好的动物,如此美好的事物,如此美好的景色,鸳鸯的爱情令人向往,让人羡慕。父母陪伴你的幼年至成年,当你成年结婚大多离开父母,自己成立家室,当你有了孩子,孩子也就只能陪伴你直到他有了家室。
所以最后能够终其一生陪伴在我们左右的就是我们的爱人我们的另一半。那么,祝大家都能够早日找到自己的伴侣并像鸳鸯爱情那样终日陪伴其左右,出双入对,鸳鸯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