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厦门大学国际学生探索德化窑千年陶瓷文化之旅

05-31

厦门大学国际学生探索德化窑千年陶瓷文化之旅

03:45

为体验中华瓷器艺术,弘扬非遗文化, 5月24日,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师生一行赴泉州德化县共建文化研学基地,并开展国际学生陶瓷文化体验活动,来自荷兰、印度尼西亚、日本、泰国、土耳其、尼日利亚、菲律宾等17个国家的40余名国际学生参与。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被誉为“千年瓷都,世界官窑”。德化窑历经千年,窑火不断,生生不“熄”。德化白瓷以其“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的特色蜚声海内外,史书中称“‘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在德化陶瓷博物馆举行文化研学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德化县副县长林玉萍对师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她说,德化陶瓷博物馆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平台,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希望能以本次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双方特色,提高影响力,打造文化传播新高地。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明华表示,此次共建基地,不仅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文化资源,也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未来,双方将在文化研学、瓷器文化传播等领域开展更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们在德化体验陶瓷制作。 实习生 郑涵予 姜立恒 图

参加活动的厦门大学师生一行参观了陶瓷博物馆。上千件纯色夺目、工艺精湛的白瓷藏品,展示出德化陶瓷独有的艺术特色、人文内涵。德化瓷器胎体透亮密致、质地纯洁无瑕、釉色晶莹剔透,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师生们还到德化一中体验手拉坯与瓷板画活动。手拉坯又称“走泥”,是制作陶瓷的工序之一,也是作品成型的最初阶段。伴随着轻揉慢捻等技法,泥胚不断旋转、升降、延展,勾勒出不同线条与弧度,最终成为被创作者赋予“灵性”的瓷器雏形。

太平宫窑点火仪式。 实习生 郑涵予 姜立恒 图

瓷板画,即瓷上作画。德化瓷板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乃是绘画艺术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以白瓷之“白”,融水墨与釉彩等不同表现形式于一体,展现出独一无二的美学效果。

厦门大学师生一行还参观了顺美陶瓷文化世界,并到太平宫窑参加点火仪式。太平宫窑位于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因历代在太平宫周边筑建龙窑而得名,烧瓷历史已逾千年。泉州市人大代表、丁墘村副主任李文芳表示,柴烧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灿烂烧瓷文明的具象表达。“一窑止,万物兴”,太平宫窑作为千年窑,其复兴正是实现文物活化应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当柴火投入窑内,泥与火交会共舞,借火成器,于火焰中重生的正是德化传承千年的“瓷都之魂”。

厦门大学师生在德化县研学。 实习生 郑涵予 姜立恒 图

一刀平五千真假辨认

核雕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