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而石无文无声
无臭无味,何所嗜也?
昔日宋徽宗为建艮岳,搜集无数太湖石
耗时二十年之久
直至百姓苦不堪言,金兵兵临城下
仍痴迷石境
赏石之魅,竟可至此
在文人画家的笔下
自然之奇石
也被赋予了多种意义
古人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
可见赏石,格局在人
石本是大自然天然形成之物
本身无所谓美丑佳劣的区别
却因为每个人不同的
思想观念和喜好
产生各种不同的欣赏角度
于是就出现了所谓
奇石 顽石 异石
等称呼
及
苍厚 奇峭 古拙 秀雅 玲珑
等对石的形容词
其实都是人们借石以言
寄托各种情怀
历来的文人雅士
则寄澄怀于拳石之中
把石质的坚硬
与气节的坚定不移相提并论
他们
与天为徒 妙师造化
观象得意 格物尽理
我国古代文人赏石
以奇石为美的独特美学观:
注重石的质地
石与人的共性
人石因缘等人文内涵之美
除去对赏石外形特征的考量
更看中的是
在赏与玩的过程中
形成的与文人的审美、意趣相符的文化
除了以案几供赏为主的小型赏石
还有一类
是以园林供置为主的大中型赏石
灵璧石“造云石”
是北京故宫最早年代可考的观赏石
宫藏石最早可考赏玩年代的是元代
御花园中就有数方元代灵璧石
如今置座已失,四面可观
极具变化,叩之有声
周身留有许多名人题刻
明代后期文人
顾璘、张诗、董其昌等均有题刻
可谓名家荟萃
在古石中极为罕见
“海参石”
高 65 厘米
四边及反面予以修治
整体状似蠕动的珊瑚虫
在瞬间凝聚石化
极为罕见
在中南海瀛台春明、湛虚两楼之间
有一方木变石
宁寿宫花园和建福宫花园
也各有一方木变石
宁寿宫
这里的各种精美别致的御苑赏石
以太湖石,灵璧石居多
十分注重对称布局
相比之下
抚辰殿前的两方石笋石
形态更为娟秀
高度在一米过半
值得一提的是
乾隆时期
于宫苑内大量设置的太湖石
除了一小部分取之江南地区之外
主要来自北京西山
即北太湖石
这个大理石大座屏
大体是作影壁和玄关之用
风格古朴
应该都是明代遗物
除了天然赏石之外
故宫御苑赏石之中
还有一些是修治过的
主要集中在清中期
以太湖石,灵璧石最为多见
这一方面似乎体现了君王的癖好
石本天然之物
而人们发现了它的美
并在欣赏过程中
寄托了自己的志趣与情感
赏石——美学活动中的独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