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之盟,把酒相约。12月23日下午,由贵州宋窖酒业有限公司和长沙市永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菊花石与酒的故事”展览和国风模特T台秀以及宋窖美酒品鉴会,在阳光灿烂的浏阳河畔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菊花石与酱酒的收藏者们一起,领略菊花石和宋窖酒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以及通过深度合作,使得二者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展示出来精美绝伦的菊花石酒具、茶具,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前来参观者的目光。一位来自江苏的樊姓客人说:“我了解到浏阳的菊花石富含着锶、硫、硅、钙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将它做茶具酒具等生活用品一定大受欢迎,能够走向广阔市场……”。
浏阳菊花石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穿越亿年开在河底的岁月之花。是“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悄然绽放在奇灵石上的“菊花”,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浏阳菊花石获得“全球唯一,独一无二”的殊荣,戴清升创作的“梅兰竹菊”等作品,至今保存在联合国博物馆。2008年6月,石雕(菊花石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菊花石雕的历史悠久,清代已经成为宫廷贡品,乾隆年间的菊花石雕多为石砚等小型文房用具,内府中藏有菊花石砚多方,其大者近尺半,小者约七八寸不等。至清代末年,菊花石雕已经有花屏、镜屏、大花瓶、假山、桌面、椅面等产品。菊花石雕技艺有平雕、浮雕、圆雕、线刻、镂空刻、立体刻、综合刻等处理手法。
贵州宋窖名酒,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酵的味蕾之花。宋窖酒源于汉武帝盛赞“甘美之”的“枸酱酒”产地——赤水河流域,凭托赤水河流域得天独厚的朱砂土壤、优质特产糯高粱和纯净甘美的水源等自然条件,秉承厚积千年的传统酿酒工艺,精酿出独树一帜的堪称传统中华美酒文化之佳酿。2019年6月,宋窖酒酿造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湖南的四大特产之一,浏阳菊花石以其独特的花纹和精美的品质闻名于世,曾经获得“全球一”的美誉。菊花石和宋窖酒同属非国有博物馆。湘、贵地缘相亲,浏阳大溪河,亿年沉淀石菊生花,贵州赤水河,千年传承宋窖飘香,菊花石与宋窖酒的合作,不仅让宋窖酒有了新的窖藏方式,宋窖酒也赋予了菊花石更加馥郁的香气、更加丰富的形态。从民营博物馆资源共享、非遗跨域跨界融合和产业协作共赢的角度,菊花石与酒的结合具备天时之利,二者品牌影响力和销售网络的叠加互补,不仅衍生出独特的产业链产销模式,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全新尝试,还能为消费者带来既赏心又赏味的双重感官体验。
永和菊花石博物馆与宋窖博物馆的牵手合作,是顺应国家鼓励非国有博物馆进行资源共享的政策导向,旨在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丰富展览内容,为非国有博物馆提供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机会,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浏阳河与赤水河互相激荡,菊花石与宋窖酒彼此融合,菊花石和酒的相遇,是两大博物馆的双向奔赴,开启了非遗事业与文化产业并行发展的新思路。
永和菊花石博物馆馆长谢文才介绍说,两项非遗跨域、跨界的合作,让湖南与贵州,浏阳与习水,可以更好地相互宣传与推广。现在,我们打造了菊花石与宋窖酒线上平台,传播非遗文化,分享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产物。还对菊花石作品进行创新,将菊花石制作成酒具,菊花石的形态各异,纹理丰富,色泽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酒的香气和口感,则能刺激人的嗅觉和味觉,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酱酒三分酿、七分藏”,酱酒的储存对于温度、湿度、空气、稳定性、微量元素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而经过中南大学地矿研究院分析鉴定,菊花石具有净化空气、稳定温度、微量元素丰富等特性,非常适合酱酒的储存,将酱酒窖藏于菊花石矿中,让神奇的发酵得以继续,产生历久弥新的更好口感。两者相结合,其实是相互成就。
湖南著名花鸟画家田勇先生专门为这次盛会创作一幅《梅开五福迎新年》的画作以表祝贺,梅花五瓣,被认为是五福的象征,寓意和睦、富足、家和万事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以此祝愿非遗产业红红火火,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