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探秘骑行之旅:沿着320国道盘江桥探秘未知的风景

10-27

探秘骑行之旅:沿着320国道盘江桥探秘未知的风景

第四天,2021年10月1日,黄果树到晴隆,106公里



从关岭化石群地质公园出来,回到320国道,已经是下午4点,距离今天晚上的酒店尚有40公里,王祝芦问我还有几个小时到,我开玩笑说,如果都是下坡路,四五十分钟就到了。


徐霞客的记载是:“由(新)铺西稍逾岭头,遂直垂垂下。”这个记载一点都没错,向前1公里就是7公里的陡下坡。



徐霞客在中途停留了白基观,并在观后殿作记,我们则一路速降,直接冲到盘江桥,海拔高度从1300余米下降到650多米,是本次骑行中海拔高度最低的点。




三叠纪以后,地球进入侏罗纪,地球板块运动开始加剧。中晚侏罗世时,劳亚古陆逐渐从非洲和南美洲分离开,与此同时,欧亚大陆南下,缩小了特提斯洋。关岭地区所处的小陆块,被并入欧亚大陆所在的大陆块。今晴隆、关岭两县交界的北盘江一线正位于新旧陆块的交界处,在后来近二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发育成为一个深切的峡谷地形。


图片来自网络




《黔游日记》记载:“(北盘江)东西两崖,相距不十五丈,而高且三十丈,水奔腾于下,其深又不可测。初以舟渡,多漂溺之患;垒石为桥,亦多不能成。崇祯四年,按察使朱家民,命安普游击李芳先,以大铁链维两崖上为经,链数十条。桥以铁索,以木板横铺之为纬,铺板两重。其厚仅八寸,阔八尺余,望之飘渺,然践之则屹然不动,日过牛马千百群,皆负重而趋者。”

明代盘江桥为铁索桥,经过多次重修,现为铁梁吊桥,长42米,宽4.2米,高约三十米。桥基为明代所建,分两级,第二级两边各有拱式排洪桥,高5米,宽4米,枯水季节,下一级露出水面约二十五米。两岸石刻“盘江飞渡”、“铁索盘江”、“力挽长河”等尚存十余处。

我不能确定明代索桥的位置,有可能是最北面(上游)的那一座,不在主要道路上,不知道是什么用途。


近处为320国道上的盘江桥,远处盘江上游那座桥可能建在明代铁索桥旧址


二战公路钢桥在现在320国道盘江桥下游300米处,桥柱上还能看到“固若金汤”、“忠于职守”的标语。在艰难的抗战岁月里,这座钢桥屡次被炸断,总是被第一时间修复。我想假如我生活在那个年代,很可能就是修桥或者守桥大军中的一员。


今天的盘江桥,我们走这座桥


抗战时期的盘江桥


盘江桥边保存了一具石碾,后来沿着抗战公路向西骑行,我还见到更多类似的石碾,当时大后方的军民就是用这些中古时代的工具,完成并守护着抗战通道,滇黔-滇缅公路。





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中提到了北盘江。

四渡赤水后,红军佯装进军防守空虚的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总司令只能调云南军队前来护驾,为红军西进云南闪出一个空档。当时红军根本不可能渡过长江,因为各条通道都有国民党重兵把守,北上的惟一可能是渡过金沙江,但如何渡江,红军的选择余地也十分有限。

北盘江流经贵州的西南角,自西北向南,流入滔滔的西江,在广州周围的三角洲上通过众多的出海口流入南海。从某种意义上说,渡过北盘江是后来抢渡金沙江的一次排练。

先派了几支突击队去夺取渡口,红一军团派出的是杨成武政委率领的四团,该团对北盘江的进攻是从奇袭紫云集镇开始的。明代的镇宁州治最早就设置在紫云县城西南7公里的火烘,索氏的所说的紫云集镇不知道是哪一个。紫云的群众挂起了红旗欢迎红军,大开店门,并向四团赠送了两千块银元。

四团途经一片彝族居住的地区,那时彝族人极端仇恨汉人,可是四团成功说服这些彝族人让他们通过。红军向他们保证毫无恶意,绝不停留,彝族人竟然给红军拿来了食物,这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四团到达了北盘江,在河边发现了大片的竹林,又砍了一些树,悄悄搭起一座浮桥,于暮色中开始渡江。渡口可能在花江镇附近,现在是火龙果创业园。

红三军团的先头部队是十一团,团长张爱萍奉命夺取并确保北盘江一处渡口。他们的行军很顺利,因为地方军都愿意与红军谈判,以便在红军通过他们的地盘时平安无事。十一团一路顺风地抵达江边,发现可以涉水过河。一营便沿江下行十五英里赶到白岑,在这里抢占了一个大渡口。当地守军同意不予干涉,还给了他们一些渡河的船只。

白岑,应该是贞丰县的白层村,现在江边建有“白层古渡红军长征抢渡北盘江遗址”,往北十多公里有孔明坟,据说是安葬诸葛亮的地方。

穿插迂回,避实就虚,安排巧妙的贵州战役和南下云南以打开北上之路的战略,完全可能是从诸葛亮那里学来的。事实上,红军中许多将领都称他们的领袖为诸葛亮。在白岑,他有没有花上一两个小时拜谒他所敬仰的大英雄的安息之地呢?没有文字记载说明他去过,可是使人们相信他没有去过,也是不可能的。

竹雕工艺品

宠物之家宠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