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奥可Q特派
封面图:CGTN
这几天一则关于导盲犬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新闻源自北京市通过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条例涉及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无障碍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内容,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规定“视力残疾人持视力残疾人证、导盲犬工作证可以携带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针对新规,网上出现了两面倒的声音。
多数网友持支持态度,认为新规不仅方便了视障人士出行,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希望可以全国推广。然而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导盲犬只是为特权阶层服务的昂贵奢侈品。
那么,导盲犬是不是真的只是为少数盲人服务的奢侈品呢?
01
导盲犬简介
导盲犬是一种辅助犬、服务犬或者工作犬。
辅助犬也被称为服务犬,是国际公认术语,是经过训练后为残疾人提供帮助的犬。
导盲犬的主要工作是代替视障人士的双眼,帮助视障人士抵达目的地,而非直接将视障人士带往指定的目的地。视障人士在路上会使用口令命令导盲犬直行或者转弯,而导盲犬则负责避免视障人士碰撞和摔倒,当路面情况突变时引领视障人士避开障碍物, 在不安全的情况下阻止视障人士继续前进。视障人士可以比作飞机的领航员,他必须知道如何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导盲犬则是飞行员,将视障人士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导盲犬的使用者必须具备稳定及良好的定向行走能力。
02
导盲犬的种类和服务期限
种类
目前,金毛猎犬、拉布拉多犬、德国牧羊犬和金毛猎犬与拉布拉多杂交犬因为脾气秉性和稳定的性格都是适合被培训为导盲犬的犬种。
而拉布拉多犬作为短毛犬,易于饲养,健康且性情温和,乐于助人,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导盲犬品种。
服务期限
导盲犬幼犬在两个月时会被送到寄养家庭生活,学习与人类相处模式和社会化训练。
寄养家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规范幼犬的行为,如禁止幼犬食用人类的食物、禁止幼犬跳上家具(尤其是沙发)和人类的床,以及服从基本的指令(如坐下、趴下、等待等)。而在幼犬的社会化黄金时期,寄养家庭带幼犬出入各公共场所,习惯各种环境以及搭乘大众交通运输工具,从而为将来服务视障者做好准备。
导盲犬在成长至一岁时会回到导盲犬学校接受专业训练,学习如何避开障碍物、在路口停下、听指令找目的地等专业的导盲犬技巧。
一般导盲犬在训练中心一年至一年半后可以结业,找到适合的搭配主人后,工作至八到十二岁退休。退休后会由合适的收养家庭收养,安养天年,作为宠物犬直到去世。
03
导盲犬历史
公元 79 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爆发,人们在一处被掩埋的房屋墙壁上发现一幅壁画,壁画上画着视障人士被犬引导前行。壁画内容表明,几千年来,犬一直是视障人士很常见的陪伴。
最早有关服务型动物的记载可追溯至16 世纪中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立了第一所服务型动物训练学校,帮助在战争中失明的退伍军人。
1929年,美国第一所导盲犬学校成立。
1931年,英国最早的导盲犬德国牧羊犬,被移交给在战争中失明的退伍军人。
1947年,日本拥有了第一只导盲犬,是亚洲最早拥有导盲犬的国家。
2006年,中国最早的导盲犬学校大连培训基地成立。
04
各国立法
导盲犬及其他服务犬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法律保护,被允许进入公共场所。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葡萄牙、瑞士、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马耳他等服务犬被允许进入公众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禁止者违法。
05
导盲犬的正向意义
研究表明,宠物或辅助动物会对人的心理、社交和生理产生积极影响。宠物或者辅助犬提供的支持和陪伴有助于减少焦虑、抑郁、孤独、减少压力,改善心血管健康。
导盲犬有助于增强视障人士的自信心、带给视障人士友谊和安全感。拥有导盲犬的视障人士更愿意出门也更容易四处走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锻炼,体会到独立感。
导盲犬作为“破冰者”也使得视障人士的社交变得更容易,人们更有可能为拥有导盲犬的视障人士提供帮助,并与其互动,谈论更多话题。
尤其当视障人士单独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时,导盲犬比盲杖更有优势。
导盲犬被视作家庭成员,忠诚的朋友。但是,导盲犬是服务犬,在它工作时我们不应分散其注意力或将其视为宠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