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绿茶盛宴:十一款历史名茶,春日遇见不可错过!

04-21

绿茶盛宴:十一款历史名茶,春日遇见不可错过!

一、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特色茶产业,因其苔粗,芽壮,节间长,苔状明显,俗称“苔子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石阡苔茶以该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一芽一叶至二叶)为原料,经杀青、做形、干燥、提香等程序精制而成的茶叶产品。石阡苔茶芽叶色泽绿润,叶肉肥厚,外形扁平尚直有毫,耐冲泡,冲泡时叶芽竖立,茶汤黄绿明亮,滋味醇厚爽口,栗香显露,叶底嫩绿明亮。富含锌、硒、钾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锌元素达到92.4m g/kg,硒达到0.46mg/kg,钾元素达到28000mg/kg,具有“富钾天下”的美誉。

石阡苔茶

唐代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述及茶叶产区及各地所产之茶的优劣,指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即指石阡。表明唐时石阡已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区,而且所出之茶品质极佳。宋元以来的史料中对石阡茶也有记述。石阡境内至今还保留有树龄在500-1000年左右的野生古茶树群种1000多株。

二、凤冈锌硒茶

凤冈锌硒茶是以单芽至一芽三叶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做形、干燥等程序加工而成。具有芽叶完整,条索紧凑匀整,色泽灰绿油润,栗香高长,滋味鲜爽甘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等特点。茶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和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40mg/kg-100mg/kg,硒含量0.25mg/kg-3.5mg/kg,均达到保健饮品的最佳值,是集锌、硒、有机三位一体的天然营养保健茶。

凤冈锌硒茶

“凤冈锌硒茶”已分别在“中茶杯”、“中绿杯”、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茶赛(事)活动中胜出,累计获得了58个金奖;先后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三次)、“贵州省五大名茶”、 “贵州省三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现已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 “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 “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诸多殊荣。

三、诸城绿茶

诸城绿茶主产于山东省诸城市桃林镇,是20世纪50年代“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后发展起来的炒青绿茶。诸城绿茶选用大山绿1号、大山绿2号及适制茶树品种,以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初展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感官特色:(1)卷曲形:外形:条索细紧、卷曲、匀整、叶片肥厚;不同级别茶叶色泽从翠绿到墨绿,但不得枯黄、断碎;内质:栗香浓郁而清爽,从鲜嫩到尚纯;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尚亮,但不得浑浊;滋味醇;叶底从明亮到尚亮,但不得花杂。(2)扁形:外形:外形扁平,叶片肥厚,不同级别茶叶从光滑到尚平;色泽从嫩绿到深绿;匀整洁净。内质:栗香浓郁而清爽,从栗香到清香;汤色从黄绿明亮到黄绿尚亮。

诸城绿茶具有叶片肥厚嫩绿,含多种微量元素,汤色绿、栗香高、滋味浓、耐冲泡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素有中国“最北端茗茶”之誉。

四、日照绿茶

日照绿茶产于山东日照沿海一带,是20世纪70年代“南茶北引”后在山东发展起来的炒青绿茶。日照绿茶以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初展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干茶色泽翠绿,条索紧细,汤色黄绿、明亮,具有“叶片厚、耐冲泡、黄绿汤、板栗香”的鲜明特点。儿茶素、氨基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南方茶同类茶品 13.7%、5.3%。其中,氨基酸含量可达江南绿茶的2倍左右。日照绿茶深受北方消费者喜爱,主销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素有“北方第一茶”的美誉。

日照绿茶

五、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是产于江西庐山的条形炒青绿茶。以长3厘米左右的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复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制成。分特级、一至三级。具有条索圆直,芽长毫多,叶色翠绿,香气鲜爽持久,有豆花香,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的独特品质,是绿茶中的精品。主销国内大部分城市,外销日本、法国、美国、英国、东南亚。

庐山产茶历史悠久,东汉时已有僧人采制野茶。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劈崖填峪,植茶、制茶。东晋时,庐山成为佛教中心之一,名僧慧远在山中发展种茶。

唐代庐山茶已颇为闻名。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炉峰结造草堂,闲适隐居,并亲自辟园圃茶。他在《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诗中记述:“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还,架岩结茅宇,壑斫开茶园。”在《重题》一诗中又载:“长松树下小溪头,班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

宋时庐山茶已名闻天下,出现了洪州鹤岭茶、洪州双井茶、白露、鹰爪等名茶,并成为朝中贡品。《庐山志》卷十二商云小说“贡茶”中记载:“宋太平兴国中,庐山例贡茶。山寒,茶恒迟,市之它邑充贡,贡民甚苦。”北宋诗人黄庭坚“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皑霏霏雪不如”之句则表明,当时庐山茶白毫众多胜雪,已具有“多毫”的特征。刘显绩《酬友人馈庐山茶》亦有诗载,“日下轻飘到,山中香茗来……何时云雾窟,相与汛清杯。”

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则赞庐山茶,“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清代黄守羲《匡庐游录》中叶称,“一心(白石庵老僧)云:‘山中无别产,衣食取办于茶,……其在最高者为云雾茶,此间名品也。’”表明庐山茶不仅以“云雾”为名,而且已成为当地山民的生活来源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庐山云雾茶发展迅猛,在茶叶评比中多次获得殊荣。现有茶园面积5000余亩,创立庐山云雾子品牌近30个,品牌评估价值和核心竞争力逐年提升。

六、婺源绿茶

婺源绿茶,简称“婺绿”,是以茶树鲜叶为原料,按标准适时采摘一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经过杀青、造型揉捻、分段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的炒青绿茶,素以“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色清而润厚”三绝著称。

婺源绿茶

婺源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具有适宜茶树生长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自古即为我国著名茶区,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歙州”即为茶叶产区。婺源当时属治歙州,所以在明代郑煾校本中,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注释。

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歙州、婺州、祁门、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皆人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表明当时婺源所制茶叶质量上乘,畅销北方市场。《宋史·食货志》更将婺源茶叶列为当时全国六大绝品名茶之一,其载“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

明清时期,品质绝佳的婺源茶叶被列为“贡茶”。清代婺源县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济溪上坦园茶,并称婺源“四大名家”,岁贡朝廷,并蠲减茶税。同时,婺源茶开始精制外销,享誉国际。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徽州茶务条陈》记载,“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每年销洋庄三万数千引。”

婺源绿茶以品质优异畅销国际市场,1915 年,“协和昌”珠兰精茶、“益芳”绿茶、“鼎盛隆”绿茶,均获得“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金奖。美国威廉·乌克斯在其所著《茶叶全书》中,曾多次称赞“婺绿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茶品质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婺源绿茶为中国最上等绿茶,有美妙香味”;“真婺源茶稍呈灰色,有特殊樱桃香气”。

婺源绿茶产品分为茗眉、特级、一级、珍眉。其中,婺源茗眉外形条索紧细纤秀,锋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滋味醇厚鲜爽,香气清高持久,汤色碧绿澄明,叶底柔嫩黄绿,因而享誉。1959获国务院颁发的奖旗,商业部评其为“世界茶叶珍品”,苏联专家评其为“最优级的绿茶”;1982 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被评定为全国30 种名茶之一;1986 年获商业部“名茶”称号。

七、福州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属于六大基本茶类(指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之外的再加工茶,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所谓“茶引花香以增茶味”,茉莉花茶既保持了茶叶的鲜爽甘醇,又兼具馥郁的茉莉花香。

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也是最早的茉莉花茶生产集散地。福州茉莉花茶是以福州所产茉莉花和烘青绿茶为原料,按照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福州茉莉花茶品质极佳, 干茶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黑褐油润,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自问世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 内销全国,飘香饮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量和出口量一度居全国之冠。目前,世界茉莉花茶的高端产品多为福州出产,福州茉莉花茶出口单价在茶叶中最高。

2014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制作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蔡襄《茶录》载,“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是指在饼茶的过程中加入龙脑,用以提高茶的香气。南宋施岳《步月·茉莉》中有“玩芳味,春焙旋熏”的记载,似乎已经开始用茉莉花熏茶了。

明代,茉莉花茶加工有了较大发展。朱权《茶谱》记载,“今人以果品为换茶,莫若梅、桂、茉莉三花最佳。可将蓓蕾数枚投于瓯内罨之,少顷,其花自开,瓯未至唇,香气盈鼻矣。”屠隆《茶笺》亦载,“茉莉花,以熟水半杯放冷,铺竹纸一层,上穿数孔。晚时采初开茉莉花,缀于孔内,上用纸封,不令泄气。明晨取花簪之水,香可点茶。”顾元庆《茶谱》中关于花茶制法的记载更为详细,“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菊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

花茶香气的产生受控于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茉莉花能否最大限度的释放香气,一是茶叶能否最大限度的吸附香气。这与茉莉花的释香机理、茶叶表面吸附配花量、窨制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感官评审表明,配花量越大,花茶生机越好,但在高配花量时差异不显着。也就是说,在花茶窨制中,配花量增大,茶叶吸附的精油量也会相应增加,但在配花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茶叶吸附精油量增加的幅度会有所减缓,鲜花的利用率不高。这是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得出的结果,而早在明代,花茶制法已经考虑到香花的释香、配花量和花茶比例等花茶制作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徐勃《茗谭》在记述顾元庆《茶谱》中关于花茶制法时,特别提到“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瀹茶”。表明当时福建茉莉花茶的制作和饮用已经相当普遍。

19世纪50年代,福州茉莉花茶开始商品性生产,北京、天津、山东、安徽和本地茶商在福州大量设厂,从安徽、浙江、福建等绿茶产区调运茶叶到福州窨制茉莉花茶,而后向往西北、东北、华北各地。至19世纪末,福州已成为全国窨制花茶中心。

八、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是产于贵州湄潭茶场的扁形炒青绿茶。创制于20世纪40年代初,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

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具独特之处。是以湄江良种苔茶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摊凉、二炒、摊凉、煇锅等五道工序精制而成。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分特级、一直三级。其中特级翠芽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分别为1.5厘米,制500克特级翠片通常需采5万个以上芽头。其品质特点为: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湄潭是中国古老茶区之一,西南著名茶乡,产茶历史悠久,茶品质量上乘。据光绪二十五年(1899)《湄潭县志》记载,“平灵台,在县北四十里,四面危崖,广可数百步,上产茶”;“茶,质细味佳,所产最盛”。民国二十二年(1933)《湄潭县志》亦载,“平灵台,县北四十里……顶上方广十里,茶树千丛,清泉醇秀”。

1942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通过原中茶公司,从杭州西湖茶区调派两名师傅到湄潭实验茶场,帮助试制龙井茶,并获成功,名为“湄潭龙井”。1953年末改称“湄江茶”,与都匀毛尖、羊艾毛峰、遵义毛峰并成为“贵州四大名茶”。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椽教授建议将“湄江茶”改为“湄江翠片”。本世纪初,湄潭县整合资源,统一品牌,将全县扁形名优茶统称为“湄潭翠芽”。

九、玉泉仙人掌茶

玉泉仙人掌茶,是产于湖北当阳玉泉寺一带的扁形蒸青绿茶。采摘细嫩的一芽一二叶,经蒸汽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制成。其中,炒青做形又分头青、二青、做形三个步骤,是形成仙人掌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仙人掌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茸毛披露,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清香,滋味鲜醇爽口,初啜清淡,回味甘甜,隽永。仙人掌茶始于唐代,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湖北地方名茶。

玉泉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始创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唐代诗人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记载,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相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依诗文所述,仙人掌茶生长在玉泉山泉水潺潺,永不停歇的石崖上,因“其状如手”,故名。李白对仙人掌茶素有耳闻,知此茶采服此茶可以润肌强骨,延年益寿。玉泉真公经常采饮,所以八十余岁仍面若桃李,足见此茶“还童振枯”之功效。

此后,仙人掌茶成为名茶珍品,历代史籍中多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楚之茶,则有荆州之仙人掌”的记载。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将“仙人掌茶”列为全国名茶。李白与仙人掌茶也成为历代茶诗中经常出现的典故,如北宋梅尧臣《尝茶》“莫夸李白仙人掌”;邓肃《谢道原惠茗》“李白起观仙人掌”;元代汤济民《和韵储贯夫见寄》“竹炉茶煮仙人掌”等。表明仙人掌茶已经成为历代茶人心目中的名茶代表。

1962年,当阳开办玉泉寺茶场,垦复茶园100余亩,并在玉泉山麓的清溪一带发展茶园近千亩。1981年,由市农业部门组织散落民间的制茶艺人成功恢复了仙人掌茶的工艺和生产。荣获首届“三峡杯”名优茶银奖、首届“鄂茶杯”金奖,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被评为“湖北名茶”。2009年被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

十、天目青顶

天目青顶,也称“天目云雾茶”、“东坑茶”,是产于浙江临安东天目山东坑、杨岭一带的炒烘型绿茶。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经摊放、杀青、摊凉、揉捻、炒二青、理条、烘干等程序精制而成。依采摘期与焙制方法不同,分为“顶谷”、“雨前”、“夏乌”、“梅尖”、“梅白”、“小春”等品类。成茶外形条紧略扁,形似雀舌,叶质肥厚,银毫隐露,色泽绿润,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成朵,色、香、味俱佳。主销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远销荷兰、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天目青顶

天目山是中国著名的古老茶区之一。唐代诗僧皎然诗《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载,“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着碗聚生花。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唐末五代时人毛文锡在《茶谱》中也有“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者,与舒州同”的记载。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特产“开火茶”,为当时贡茶。天目山所产之茶“与舒州同”,表明唐宋时期天目山茶品质已达到贡茶水准。

明清时期,天目山茶已稳居名茶之列,明代屠隆在《考槃余事》中将“天目”与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龙井,同列为著名的六品名茶。李日华在《竹懒茶衡》中评价天目茶,“清而不醨,苦而不螫,正堪与缁流漱涤笋蕨。” 万历年间的《临安县志》记载,“云雾茶出天目,各乡俱产,唯天目山者最佳。”清代刘源长在《茶史》中也称,“径山、天目,皆表表有名”。

刘源长《茶史》记天目茶

天目茶产于天目山区,因“山中寒气早严,山僧至九月即不敢出。冬来多雪,三月后方通行”,所以天目茶自古就有“萌芽较晚”的特点。而这也正有利于茶芽积蓄养分和精华,保证品质。1910年,天目山云雾茶获南洋劝业博览会特等金质奖。

20世纪30年代,天目云雾茶及其制作工艺一度失传,直至80年代恢复试制,天目青顶得以重新扬名。1986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优质名茶之一;1987年、1988年先后在浙江省茶叶学会斗茶会上和省农业局名茶品评会上被评为优秀名茶和名茶一类产品;1988年由浙江省茶学界等十七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了名茶标准鉴定书,并获临安县1988年度科学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浙江省“名茶证书”;1991年被评为“中国文化名茶”。

十一 、仪征绿杨春茶

绿杨春茶是以清明前后采摘的单个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经杀青、轻揉整形、焙干等工序精制而成的条形烘青绿茶。具有条索紧细秀长,色翠绿如新柳,香气高爽,滋味鲜醇,叶底嫩匀等特点,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绿茶中的精品。

绿杨春茶

仪征所处地区的产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据毛文锡在《茶谱》中记载,“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傍蜀冈,有茶园,其茶甘香,如蒙顶也。”《茶谱》成书于五代时期(907—960),说明当时蜀冈地区不仅产茶,而且还因“甘香”、“味如蒙顶”而具有较高知名度。

宋代以后,蜀冈茶闻名于世。在此后的史料中多见“蜀冈有茶园,宋时贡茶,皆出于此”的记载,并有关于“时会堂”,“春贡亭”等贡焙遗址的相关记录,说明蜀冈所产之茶在宋代曾被列为贡茶。

另据《时会堂》诗序所述,“太守岁贡蜀冈茶,以火前采之,发轻使驰至京师,不过十日,为天下先。自禹抑洪水,分九牧,淮海惟扬州,其任土之法若瑶琨、金木、篠簜、齿革、羽毛、织贝诸奇物,当备输王府,天子为其远费民力皆止,不以为常贡。常贡独茶,至节易矣。然犹岁所上不过三数斤, 所以御于至尊者,贵精不贵衍也。”表明蜀冈茶制作工艺精湛,品质可与蒙顶茶相媲美,且采制极早,为天下贡茶之先,但产量甚微,年产“不过三数斤”,为难得珍品。因此,即使天子体恤民力,裁减土贡,但唯独蜀冈茶不在裁减之列,仍需每年贡奉,可见其卓越与珍贵。时任扬州太守的欧阳修曾盛赞其,“积雪犹封蒙顶树,惊雷未发建溪春。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

然而,蜀冈茶作为贡茶并未持续较长时间,由晁补之《扬州杂咏七首》“蜀冈茶味图经说,不贡春芽向十年。未惜青青藏马鬣,可能辜负大明泉”一诗推测,至迟至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蜀冈茶即已不再入贡,而此后关于该茶的记载亦寥寥无几。此外,此诗中“不贡春芽向十年”之句也表明,宋代蜀冈茶为芽茶品种。

1935年出版的《中国茶叶复兴计划》记载,仪征是江苏20个产茶县之一,后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传统茶业发展极为关注,从邻近省市引进茶籽,于1959年在蜀冈建立平山茶场,1983年又在西湖镇西南部辟地建立蜀冈茶场,现今名扬中外的名优绿茶“绿杨春”即出自该区。

(致谢:本文资料提供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研究院 刘馨秋;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及时与作者沟通撤下,再次致谢!

柳公权书法特点出现的原因

宠物狗狗驱虫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