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滕一韬 通讯员 沈雁飞 李婧
儿童友好乐园大搜罗,杭州等你来发现!
为积极推动杭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满足孩子们的日常游憩需求,杭州市妇女联合会联合潮新闻发起“寻找身边我最喜爱的儿童友好乐园”活动,一起来发现你身边有趣的童玩乐园、儿童友好设施。
近日,家住良渚文化村的俞女士向潮新闻推荐了家门口的茶语公园和白鹭公园,“两个公园相距不远,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设施也很齐全,童玩区孩子们乐在其中,大人来到这也觉得很治愈,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
首站,潮新闻记者来到了茶语公园。它位于良渚街道的独家路附近,停车0元,门票0元,对于家长来说性价比十足。
足球场。记者滕一韬摄
从公园的北门走进去不远,就是两个篮球场和一个七人制足球场,场地很是宽阔。其中一个篮球场还特地设置了一个较矮的篮球架,让小朋友们也能感受到投篮的快乐。
儿童篮球架。记者滕一韬摄
走进足球场,脚上踩起来软软的,对于家长们来说,即便跌跤了也不用太过担心。住在附近的居民郑先生告诉记者,这个暑假他所在的小区每天早上都会自发组织亲子飞盘活动。“孩子们就在足球场里跑来跑去,锻炼身体的同时,趣味性也很高。”
再往前走,便是一块设施较为集中的童玩活动拓展区。
沙坑区域。记者滕一韬摄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较大的沙坑区域。俞女士告诉记者,两三岁的幼龄儿童尤为喜爱玩沙,拿上一把小铲子就可以玩上大半天。沙坑的旁边就是大树,在绿荫的遮蔽下,夏天也不用担心会中暑。
滑滑梯、爬架都有的童玩区。记者滕一韬摄
秋千、滑梯、攀爬绳架、跷跷板等设施应有尽有,虽然样子看上去有些旧,但并不影响玩耍。木头的材质反而更贴合环境,拉进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距离。
童玩区旁是一片空旷的大草坪,孩子们可以尽情撒丫奔跑,大人们随手搭个帐篷和天幕,就可以实现一边休闲吸氧一边无痛看娃。
被绿意包围的童玩区。记者滕一韬摄
与此同时,大龄孩童也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尝试短途的徒步探索,在茶语公园里就有一条直通大雄山的步道。整体距离大概在4千米,伴随着汩汩溪水声一路向上爬,仿佛来到了“绿野仙踪”的另一个世界。
第二站记者来到了白鹭公园。它位于白鹭郡东和郡南两个小区中间,呈长条形状,带娃的家长建议直奔设计路上的入口,距离孩子们的游玩区域更近。一路走下来基本可以把想玩的玩个遍,还不走回头路。
白鹭公园。记者滕一韬摄
据悉,白鹭公园修建于2008年,是初始规划时特意留下的一片绿地腹地,是周边居民常去的公园之一。但由于使用频率高,场地破损、设施老化等问题逐渐出现。在2020年,公园迎来了全面的升级焕新,对两个童玩区、篮球场、草坪区域、绿篱区域等进行了改造提升。
平衡盒子。记者滕一韬摄
在“平衡盒子”活动区,地面铺上了舒适环保的塑胶,还有方便家长看顾的木制座椅休息区。五个不同长度的跷跷板覆盖了各个年龄层的孩子的玩耍需求,在简单的合作游戏中锻炼小朋友的协作和平衡能力。
安多芬乐园。记者滕一韬摄
在安多芬乐园内,摇摇马、跷跷板、旋转滑梯、攀爬架各种玩乐设施一应俱全。最让人惊喜的是,在活动场地外还贴心地配上了洗手池,运动游戏后随时可清洗双手,孩子们痛快玩耍,结束后家长安心。
贴心的洗手池。记者滕一韬摄
单人的、双人的、多人的、亲子的……公园内各种各样的秋千设置在林下、草坪、溪边,一共有六七处,在这里玩秋千,大概率不需要排队。最特别的是亲子秋千,让大人和孩子也能一起荡秋千,互动体验感拉满。
自然迷宫。记者滕一韬摄
改造后的自然迷宫,则是追逐和捉迷藏的天然基地。一圈圈的绿篱和钻筒模块的设置在探索未知中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在树洞外还画了可爱童趣的小松鼠,更多了几分童话世界的味道。
有着“小松鼠的”树洞。记者滕一韬摄
足够孩子们跑动的大草坪外,还有更能释放激情活力的篮球训练场,挥洒汗水的少年们打球打累了,随时可以下场在一旁的座椅区休息。
亲子秋千。记者滕一韬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茶语公园和白鹭公园玩好,还可以去周边的美丽洲堂、美丽洲公园、良渚博物馆、玉鸟集等景点打卡。其中,在玉鸟集,全年都有各类丰富的文化艺术特色活动,文艺小清新的同时也有着满满烟火气。
你心目中的儿童友好乐园应该是什么样的?又期待建设成什么样子?
为积极推动杭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满足孩子们的日常游憩需求,即日起,杭州市妇女联合会将联合潮新闻发起“寻找身边我最喜爱的儿童友好乐园”活动,一起来发现你身边有趣的童玩乐园、儿童友好设施。
参与方式:
登录潮新闻客户端,注册账号后,发布视频或者图片,并带上标签“#寻找身边我最喜爱的儿童友好乐园#”,点击分享即可。
建议由孩子们来分享他们的观察,可以是好看的,也可以是有意思的,或者是有当地特色的。
如果被采纳,将会有记者联系你。当然,如果家里的孩子发现身边存在哪些瑕疵,也可以在潮新闻“记者帮”栏目分享,小伢儿记者帮,就帮小伢儿。
让我们一起期待遇见更多美好的儿童友好乐园,也期待有更多小朋友的分享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