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清朝皇帝的玉玺:从秦始皇开始的历史演变

10-08

清朝皇帝的玉玺:从秦始皇开始的历史演变

清朝皇帝的公章原来是这个样子:

自秦始皇开始刻制玉玺,创立宝玺制度之后,往后历朝都沿用了此制度。皇帝所用的玉玺不止一方,秦汉为八玺制,有八方玉玺。到唐朝武则天时期,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将八玺制改为九玺制,同时又将“玺”改为“宝”,从此以后各朝都称“宝”了。

往后各朝各代,御宝数量都有所增加。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用途混乱。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决定对御宝的数量及用途予以规范整理。

《周易太衍》中有“天数二十有五”的记载,乾隆皇帝希望清王朝也能传至二十五世。所以,将之前已有御宝重新考证筛选排次后,乾隆皇帝将御宝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至此,便有了清二十五宝玺

二十五宝玺平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之后及两侧。 这25方宝玺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直沿用至宣统末年。

二十五方宝玺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这二十五宝玺分别为:

1.大清受命之宝,以章皇序。表明清王朝受天之命统治中国的合法性。

2.皇帝奉天之宝,以章奉若。以示皇帝对上天的尊崇和礼敬。。但这只是一种象征,实际上,迄今还未发现钤盖此宝的档案文书,表明此宝极少使用。

3.大清嗣天子宝,以章继绳。是皇位传承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

4.皇帝之宝,以布诏赦。

5.皇帝之宝,以肃法驾。

6.天子之宝,以祀百神。

7.皇帝尊亲之宝,以荐徽号。

8.皇帝亲亲之宝,以展宗盟。

9.皇帝行宝,以颁赐赍。

10.皇帝信宝,以征戎伍。

11.天子行宝,以册外蛮。

12.天子信宝,以命殊方。

13.敬天勤民之宝,以饰觐吏。

14.制诰之宝,以谕臣僚。用此宝“以谕臣僚”,但实际上多是在册书或诰命上钤用。按清朝定制,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则颁发诰命,官员本身受封称为“诰授”,封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生者称“诰封”,死者称“诰赠”。但不管是“诰授”,还是“诰封”、“诰赠”,都要钤盖“制诰之宝”。据《大清会典》记载:“凡给功臣世袭罔替诰命,分别世次敕书,由该衙门开载功绩,移送内阁,交中书科缮写,送阁用宝,仍行该衙门给发。其子孙承袭时,令该衙门将原给诰敕送阁,中书科填写承袭人名年月,仍送阁用宝。”这里所用之宝,绝大多数是这方“制诰之宝”,此宝是二十五宝中使用较多的一方。

15.敕命之宝,以铃诰敕。清代的敕书分为敕命和敕谕两种。敕命用于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敕谕则有敕任官员、敕谕臣民、敕封或谕告外藩之别。敕书最后都要书明颁发年月日,并加盖“敕命之宝”。 “敕命之宝”是二十五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方。

16.垂训之宝,以扬国宪。

17.命德之宝,以奖忠良。

18.钦文之宝,以重文教。

19.表章经史之宝,以崇古训。

20.巡守天下之宝,以从省方。

21.讨罪安民之宝,以张征伐。

22.制取六师之宝,以整戎行。

23.敕正万邦之宝,以诰外国。

24.敕正万民之宝,以诰四方。

25.广运之宝,以谨封识。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仓鼠怎么养

蓝松石和绿松石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