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洱茶崩盘后,一些外地茶商却带着资本入场,迅速打造起专注山头与古树的高端品牌,而除了这些茶企外,还有很多药企也悄然进入普洱茶行业。
这些药企在普洱茶上发现了什么?目前是否有可以透露的阶段性成果?未来的普洱茶产业,是否会出现与饼砖沱完全不同的深加工产品?
健康专题的最后一篇文章,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普洱茶的一种未来形态——功能性饮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作为科研界研究最深入,产出最多的一个重点领域,每年都有大量新的科研发现,而近年来最前沿的一项食品研发课题,就是深入研究各种食品的功能性,寻找“功能性食品”或“超级食物”。
食品最基本的功能是养分,米面,蔬菜,肉类,每种食物都能或多或少提供碳水,脂肪,水分等各种人体所需的各种基本营养素,这也是我们摄入食物最原始的需求。
更进一步的是感官享受,好的食物能通过色、香、味、形让人感受到愉悦,比如各种烹饪技巧,茶也一样,茶具,茶艺,茶室,都在尽力营造精致与精美的氛围。
而有一种食品则更加特殊,它不仅能提供人体营养所需,满足感官享受,还具有调节人体机能,能起到养生的作用,这就是“功能性食品”。
所谓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s),是指既能提供我们所需的各种营养,又能满足我们的感官享受,同时还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一种特殊食品。[1]
自20世纪60年代学界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后,各国都在对功能性食品展开研究,美国称其为Health Foods(健康食品)或Nutritional Foods(营养食品),欧盟则根据其更加优异的属性,称其为Reform Foods(改良食品)。
中国在这方面的进展也十分迅速,还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保健生物工程化食品”的新兴产业方向,而日本给出的定义则更加明确:能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各类疾病,促进公众健康的的加工食品。
功能性食品概念的出现,并得到各国的重视,可谓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更加优渥,对健康与长寿的追求也提升了一个量级,同时,由于生活富裕和膳食结构不平衡,腹部肥胖、超重、血脂异常高、高密度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都成了威胁人体健康的重大疾病。[2]
这就让既能满足营养和感官需求,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机能,预防疾病的特殊功能性食品,成为了人们迫切需要的一种刚需,发展出了一门新兴学科。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涉及到生物工程、食品科学、预防医学、药学和营养学,听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老祖宗们早就对其有更加精简的概括:药食同源。
取之于食,而胜于食,“功能性食品”与其他食品和化学药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含有的天然植物成分,以及这种成分能够对人体产生的各种生理调节作用。
科研界在这一课题上的方向性研究有三类,第一类是从植物细胞角度进行生物转化,第二类是从酶分析法入手研究,而第三类则从微生物转化层次上考虑。[3]
令人惊讶的是,植物细胞对应云南大叶种,酶分析法对应后陈化的酶促反应,微生物转化则对应渥堆发酵,三种前沿科研课题,竟都与普洱茶不谋而合!
从更深入的角度去看,这其实并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因为发酵本就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一门微生物技术。事实上从研究之初,各种发酵类食品就是各国研究“功能性食品”的重点。[4]
而普洱茶正是古代生物发酵的巅峰产物,虽然从技术层面上讲,制茶工艺与渥堆发酵还比较原始,但在最核心的理念上,茶山与实验室做法却惊人的相似。[5]
我们再来看国际上对功能性食品的几种功能研究方向,分别是活化免疫功能、调节人体机能、防治代谢综合症,以及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而普洱茶的内含物质功效,和这4种研究方向更是同出一辙,因此,普洱茶可以说是最符合“功能性食品”定义的一种天然健康饮品,以下是部分论证:
生物碱类与黄烷醇:舒张肾血管,增强肾脏血流量和肾小球过滤效率,促进尿液排泄,增强肾脏功能,利尿作用显著,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6]
茶褐素:含有天然活性剂,能够抑制人体35 %- 40%的脂肪吸收,能促进分解胆固醇和脂肪,加强脂肪代谢,预防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综合疾病。[7]
L-EGCG:科研界研究最深入,功效最多的茶中黄金,具备抗氧化、抗癌、预防重大疾病、调节人体抗氧化剂保护酶,增强抗氧化酶类活性等多种功效。[8] [9] [10]
茶红素:具备治疗癌症,清除DPPH自由基等功效,最新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改善细胞压积、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电泳,缓解高黏血等症状。[11]
花青素:一种可溶于水的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辐射,抵抗紫外线,保健美容等功效,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美妆与保健品行业...[12]
看到这里,有茶友可能无法想象普洱茶内竟含有如此多的重要物质,其实,从一种常见农副产品上研究并提取出诸多有益物质,正是深加工产业的拿手好戏。
大豆正是最好的例子,从传统的腐乳、豆酱、酱油、豆油,到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出的妆用大豆卵磷脂,药用大豆异黄酮,乃至大豆纤维冬被。[13]
与大豆深加工产业相比,普洱茶产业还不够成熟,也存在着行业野蛮生长时期留下的诸多乱象与隐患,其中最令人担忧的一点,就是宣称普洱茶“包治百病”。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普洱茶含有多种药用成分与药用机理,也符合功能性食品的种种定义,但却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换句话说,普洱茶不是药,也不能代替药。
实际上,“功能性食品”与“靶向性药物”这两个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药物就是为治疗某一特定疾病而诞生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比如此前盛传的“莲花清瘟能预防新冠”一事,就被各个权威部门打假,药物的适用人群是很严格的,是药三分毒,有病吃药,没病则无需服用任何药物。
而“功能性食品”虽不像药物一样有着明确的“靶向性”,但可以补充营养,调节人体机能,长期食用也不会增加肝肾负担,降低免疫力。因此普洱茶的消食、利尿等效用,其实是初级与次级代谢产物作用于人体的结果,与药物的效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也不能替代药品,只能用于辅助治疗。
宣称普洱茶包治百病,也是陆离非常担心的一个市场乱象,特别是很多非药学研究背景的科研人员为谋私利,有意混淆了治疗疾病与增加免疫力的本质区别。
在这里,陆离再次澄清,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属于基础营养成分,而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等则属于其特有的植物营养素。
茶叶中的基础营养成分含量不多,且不易被人体吸收,我们大可以从其他食品中补充,这和纯净水中的矿物质虽不如白开水,但却可以通过蔬菜摄取是一个道理。
而植物营养素虽然为茶叶所独有,但却以初级代谢产物为主,分子量较大,也存在不易吸收的问题,单单是这些物质,还远远达不到"药食同源型食品"的水平。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富含次级代谢产物的普洱茶显得更加珍贵,意义更加重大。
以上就是健康饮品普洱茶专题的全部内容了,个人水平有限,文章中难免存在论证不充分和错误之处,还望各位茶友批评指正。
从渥堆发酵专题,到破除各类普洱茶谣言,再到这次的健康专题,很多茶友都在跟随陆离的脚步,逐步攀登普洱茶这座被重重迷雾围绕着的伟峰。而在之后的内容中,陆离也将继续带茶友们深入了解普洱茶最为迷人的几大特性,敬请期待下一专题——自然瑰宝古茶树。
文献参考:
[1] 郑建仙. 功能性食品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
[3] 马莺 王静 牛天娇. 功能性食品活性成分测定(功能性食品及其加工技术丛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4] 冯源. 发酵工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研究[J]. 生物化工, 2019, 5(2):3.
[5] 潘露. 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耐药性评估及功能性菌株筛选[D]. 江南大学.
[6] 朱丹, 袁芳, 孟坤,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 22(6):3.
[7] 秦谊, 龚加顺, 张惠芬,等. 普洱茶茶褐素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9, 29(5):4.
[8] 沈生荣. 茶多酚复合体及L-EGCG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特性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992, 000(004):11.
[9] 杨法军, 赵保路, 忻文娟,等. 茶多酚单体L-EGCG对气相烟引起鼠肺细胞膜损伤的抑制作用[J]. 生物物理学报, 1992, 8(3):450-454.
[10] Scapagnini G , Zella D , Quattrone A ,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L-Carnosine and EGCG in the Prevention of Physiological Brain Aging[J]. Curr Pharm Des, 2013, 19(15):-.
[11] 胡善国, 苏有键, 罗毅,等. 茶红素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18).
[12] 吕丽爽. 天然抗氧化剂低聚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02(2).
[13] 曹栋, 裘爱泳, 王兴国. 超临界流体分离大豆磷脂酰胆碱[J]. 中国油脂, 2002, 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