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六安瓜片:让打工人在外也能品味家乡的味道

08-09

六安瓜片:让打工人在外也能品味家乡的味道

乡愁,是一把墨绿的干茶,在相思中冲泡腾起,而你则迷醉在海云缭绕的茶汤中,清苦回甘,这种悲喜交加的的滋味就叫做——“家”。

何亚锋,就是一名游子,更是一位茶人。

生于六安瓜片之乡金寨,每逢茶季,家家炒茶,翠云朵朵出山,茶香幽幽入梦。

而六安瓜片的醇厚温香,早已是每个金寨人心底的魂牵梦绕,不可割舍......

带着对家乡的深情,何亚锋背井离乡外出求学工作,经十余年的打拼,放弃了外资企业的丰厚报酬,自创“乾亨德”,推广家乡的六安瓜片。

立志做新派徽商,创百年老店。

明朝茶学家许次纾曾将“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作为《茶疏》开卷语,足见其对六安瓜片的偏爱。

一首七律也曾这样盛赞六安瓜片:“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试君谟小凤团!”

而六安瓜片也不负先人厚望地被当今国人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在名茶市场,六安瓜片似乎也随处可见,可是何亚锋却不这么认为,真正按古法栽培生产,纯手工制作的六安瓜片少之又少:

正宗的瓜片叶不带梗,自然平展,叶缘微翅,色泽宝绿,富有白霜。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茶汤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多年高端茶叶市场做下来,他也深深懂得,茶园一定要保有原生态,不能施化肥。

市面上被施加化肥的茶叶不少,拔苗助长,涨势迅猛的茶叶变得薄长寡淡,叶面蜡黄,视觉味觉都不如人意。

好的东西都是需要耐着性子等待的,上乘的品质少不了被岁月煎熬。

何亚锋愿意花时间,慢慢等,一定要等到茶叶变得乌润,墨绿,有霜。

日光月华,雷雨风霜,被生命吸收幻化之后都是精华,没有时间的洗礼,又哪里求得杯中的涅槃?

茶叶如此,万物如此,少了沉淀,就必然会失去敦厚。世上本无捷径可言。

传统的瓜片,是一项手工量巨大的茶。

首先茶农在鲜叶长到开面进行采摘,时间上比其他绿茶略晚,在谷雨之后。

采摘后的鲜叶要进行“扳片”,即除去芽头和茶梗,扳下嫩片老片。接下来,茶农们将嫩片老片分别扫堆。

六安瓜片的炒制,需生锅熟锅同时进行。生锅约100摄氏度,熟锅略低。

鲜叶入生锅后用扫帚翻炒1到2分钟,至叶片变软扫入熟锅,整理条形。熟锅需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瓜片状。

待含水量炒到30%左右时出锅,进入更为繁琐的上烘拉火环节。

这个环节最废人力,也最具观赏性。

烘火是对六安瓜片品质形成影响极大的工序。

然而在现代化的生产中,手工制茶已被多数厂家摒弃了——拉火是用炭火烘笼,对杀青整形后的叶片进行整形。

火温先低后高,分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

最后的拉老火阶段,炉火猛烈火苗盈尺,抬篮走烘,一招一步别具一格。

一笼只能装两三斤的茶,却要反反复复上百次才能完成,这样的瓜片,饱含着茶的清香,炭的火热,人的挚诚。

有人说,真正的瓜片称得上绿茶里的功夫茶。

“做任何产品,如果没有品质做支撑,没有特点作支撑,没有个性作支撑,你是没有办法走到市场上的......六安瓜片具备这个能力”,何亚锋笑说,他相信只要他认真做,六安瓜片一定会有大未来。

“乾亨德”里随时备着来自金寨的正宗六安瓜片。

人在他乡,故乡永远是魂牵梦绕的地方,而瓜片就在这个地方,它在这里等着你。

品一口家乡的瓜片,你能感受到故乡山的底蕴,水的灵动,云的飘逸,正所谓“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难怪古人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唯羡那奔流的西江水,其实很多你道不明的滋味,早都溶在茶里了。

|何亚锋,乾亨德大掌柜,六安瓜片制作手艺人

作者:杨阳

宠物名字大全10000个

德国牧羊犬吧虎虎生威虎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