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解密金丝玉:探索其神秘的“指甲纹”

12-03

解密金丝玉:探索其神秘的“指甲纹”

传承丝路文化,有品、有趣、有态度

我们在戈壁滩上,经常能发现这样的金丝玉,外皮带着“指甲纹”,经常有石友说这是“指甲玉”,有这种纹路的玉石通常内部都细腻,通常也把这个作为卖点,这是真的吗?

这些“指甲纹”或密或稀,或深或浅,或大或小,也有人称为“鱼鳞纹”、“马蹄纹”或“金钱纹”等等。

金丝玉中的宝玉光、冻玉、彩玉、泥石玉、沙漠漆等都有分布着“指甲纹”的品种

在地质学上,俗称“指甲纹”的叫做“李四光环”,因为这种纹路构造是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在研究第四纪冰川遗存时发现的,有这种痕迹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有力证据。

出现“指甲纹”,证明这首先是硅质的,其次就是证明经过了冰川搬运,但许多的戈壁料或子料冰川搬运后,被风沙或水流将这种痕迹打磨殆尽,因此我们看见大多数的金丝玉并不带“指甲纹”。

第四纪冰川这种地质年代叫法来自《地质学原理》,将地球历史由古到今划分为第一纪、第二纪、第三纪和第四纪。第四纪初期,寒冷气候带向中低纬度地带迁移,使高纬度地区和山地广泛发育冰盖或冰川。这一时期大约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

冰盖移动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看到的这块金丝玉形成这种“指甲纹”可能就在200万年~2万年前产生的,这种古老的印迹也许隐藏着金丝玉产地的自然密码。

但为什么同一地方的金丝玉有的有“指甲纹”、有的没有“指甲纹”?难道是同一时期被冰川搬运过来的金丝玉有的被磨损掉了痕迹,有的还保留着?

一块金丝玉,从因自然风化或地壳运动等原因从原岩的剥落,经历冰川运动、挤压、碰撞摩擦,搁浅后的风化、氧化、冷热交替、干湿交替、甚至再次没入地下的无氧环境,再抬升到地表,河水冲刷、戈壁风化才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金丝玉,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在风化的作用下,金丝玉表面形成包浆,类似沙漠漆那样的皮壳,或薄或厚,戈壁上的高温酷暑,冷热交替、干湿交替,金丝玉表面开始形成裂纹,这些裂纹因为硅质玉分子结构的特性,形成圆圈或月牙状,所以说看到“指甲纹”,就先确定是硅质的。

这些裂纹根据金丝玉本身或者皮壳的硬度、脆性以及韧性,呈现出不规则排列性,这是指甲纹的雏形,再经过数百年至几年年的风沙或水洗的磨砺作用将这些纹路固化起来,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指甲纹”。

通常边角磕碰处容易出现“指甲纹”,也是因为这些地方是最易被风化的部分,风化作用是一个非常漫长、周而复始的过程,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指甲纹”,是最后一次风化作用过后所呈现出的结果,以前形成的“指甲纹”或许早已剥落了。

越坚硬的金丝玉越容易形成“指甲纹”,并且也越脆,另外皮壳的硬度不同,“指甲纹”的密集度也不同。

那么,有“指甲纹”的金丝玉真的好吗?“指甲纹”大的好还是“指甲纹”小的好?“指甲纹”深的好还是“指甲纹”浅的好?

首先,“指甲纹”的大小和金丝玉的大小没相对的关系,而是和这块金丝玉所含的杂质及韧性有关,若有皮壳的话和皮壳的韧性也有关系,就是说金丝玉的杂质越少,越细腻,韧性越高,形成的“指甲纹”就越小。下图这块宝玉光,“指甲纹”很小。

下图这块因杂质多,韧性差,表面形成的“指甲纹”也比较大。

指甲纹的深浅与皮壳的韧性和厚度有关,皮壳脆,表面就不会形成很深的指甲纹,因为深度到一定程度,皮壳就会崩落,表面会风化形成新的皮壳,周而复始,而皮壳越厚的石头,表面可承载的指甲纹就越深

所以说“指甲纹”越深的金丝玉,表皮的韧性就越好。

“指甲纹”是石表崩裂的前兆,风化作用对金丝玉的作用是持续的,新疆骤冷的气候也容易在金丝玉上形成“冻裂纹”,持续的风化作用将它固化,周而复始。

我们看看下图这块金丝玉的“指甲纹”,怎么看都像是周而复始后的再次新产生的,而不是几万年前产生的。

有“指甲纹”的金丝玉通常就是硬度较高或皮壳有厚度的,颗粒粗细都有可能出现“指甲纹”,细腻的金丝玉“指甲纹”小,杂质多的金丝玉“指甲纹”大。

我们手中每一块带指甲纹的金丝玉都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磨砺,从远古时代,坚强的经历漫长而恶劣的环境,有缘到了你手中。仔细端详,这些“指甲纹”记载着大自然的密码,沧桑的外衣下,包裹着纯净美丽心,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


最美的玉,最懂得你。

伯曼猫

黄玉龙 外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