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的结尾:其实这篇文章在下笔之后就有点后悔了,因为浮漂这个东西各项性能太复杂,而且是相互交错影响,很难理得清,比如影响饵料到位时间的有浮漂吃铅量、重心位置(翻身时间)、漂身的形状、漂尾的粗细。再加上本人对浮漂的生产,尤其是材质方面知之不多,所以大咖们看到此文,您就一笑而过吧。
自从接触台钓到现在,我经历了和大多数台钓人一样的过程。起初是10元左右的浮漂,玩着玩着,升级到30~40元的,再后来胆更肥,直接敢对百元以上的浮漂下手。记得第一支高价浮漂是化氏芦苇小佛手F,至今一直在用,而且毫无破损,期间用洗洁精洗过几次漂尾。至于前面的那些廉价浮漂,送人没人要,出二手都不够邮费的,狠下心来,所有的一把抓住,给它们来了个痛快的。
这么多年来,浮漂购了两盒子,主要是中间那几年,半桶水晃得最凶嘛,这两年反倒安静下来了。一个原因是漂真的够用了,什么水情什么鱼情都有适用的,另外就是自己也过了那个“花心”的时期。从当初玩池塘到小河、水库、长江,从静水到流水,从不足1米深的浅河滩玩到江里7米的深度,从春夏玩到秋冬,基本上玩遍了绝大多数淡水水情及鱼情,在浮漂的选用上也有那么一点点心得,整理整理,分享给需要之人。一定程度上帮助合理选漂,少点纠结和迷茫,省点银子,白鼠我已经代你们做过了。手头的两盒漂,有一半以上都是呈长眠之态,因为用不上啊,也不用过来啊。
钓鱼新手对浮漂相关知识了解有限,购买、选择浮漂时难免会有困难、纠结,根本不知道自己该买什么样的浮漂。有时候只能求助于朋友推荐,到渔具店咨询,或是在相关垂钓社区“跪求”高人,但最后却发现十个人回复了十种观点……,结果更纠结,有木有?有些钓友被告之适合买一支混养漂,“混养”?一个完全不了解竞技钓的野钓人,尤其是新人,鬼知道“混养”是个什么东西?混养就是混养池,竞技圈的东西,不必了解,玩野钓的只要知道混养漂就是吃铅略大的漂,介于巨物漂与鲫鱼漂之间,大白话就是大一点但别太大,能钓大鱼也能兼顾下小鱼的浮漂,这么说多好理解啊,哈哈。
首先说一下购买浮漂需要参考的方面,主要有:品牌、材质、吃铅、漂型、漂尾、外观、耐用、做工、油漆等。我之所以把品牌这个也算进来,是因为大品牌的浮漂品质稳定,二三十元的浮漂能不能用?当然能用,但是高档品牌浮漂与之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有人测试浮漂的受力下顿幅度及回弹速度,有人测试浮漂的漂尾漆,甚至有人进行暴力测试(这些视频都能搜到),测试结果基本都一致,就是高价浮漂无论是哪个方面基本都胜出。所以如果要求不高,一般的低端浮漂可以玩玩,但要求高的话,最好还是选品牌的。当然,有些时候钓鱼人买好漂有点像女人买好包,上万的LV价值体现在哪?这个就看各人的喜好和取向了,无所谓好与不好。
我个人觉得这是选漂的第一参考,而后再考虑其它因素。因为这个直接决定你浮漂的大致用途,而且吃铅量是与灵敏度关系最密切的。如果你钓浅水就用小漂,钓深水就用大漂;钓慢鱼就用小漂,钓快鱼就用大漂;短竿用小漂,长竿用大漂;轻口用小漂,生口用大漂;静水用小漂,流水用大漂等等。一般情况下野钓选漂的吃铅起点,我觉得1.3克左右为宜,再小就没有必要了。2.0克作为小吃铅与中等吃铅的分界,4克作为大漂的标准,当然这完全是我个人凭经验粗略设定,也不知道之前有没有别人或专业人士定过,觉得不妥就请忽略。比如水深1米5的静水,鱼口较活跃,那选小中号吃铅皆可。如果水深3米,以中号为宜,但也要看具体鱼情,假使选了个吃铅2.5克的漂,但是鱼情大好,那浮漂就应该加大,这时如果边上有另外一个人用大漂你就知道了,区别很明显。因为铅重到底的时间会大大缩短,人家用大漂鱼都出了水,你用小漂钩饵还没到位。具体水情鱼情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有选择纠结的我们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漂尾相对漂身,排水体积小吃铅量小,但是作用却不小。它一定程度上决定浮漂下降的速度、漂相的大小、浮漂的载饵量还有漂尾的醒目程度。前两天看到一篇获什么云奖的文章,上面说到冬天钓轻口宜选用直径0.8到1毫米的细尾浮漂,有常钓轻口鱼的大师们你们觉得0.8毫米漂尾钓轻口够细吗?还是我个人观点,漂尾以0.6、1.0毫米作为界限,分细、中、粗,正常野钓鲫鱼漂尾0.6到1.0之间都可以,钓轻口最好尾径不要超于0.6,如果不走水越细越好,当然市面上基本买不0.4以下,所以我找制漂达人手工磨制了三根0.2~0.3毫米极细尾浮漂,冬天静水里钓鲫鱼,简直是神器,普通浮漂的一线口,用上它直接一两目的顿口,当然主要夜钓(白天没有蓝灯光,竿长超过4.5基本看不见)。平常活性的鱼口,用中等粗细的漂尾,如果需要大的漂尾载饵量或追求视目清晰,就适当加粗。如果是钓大物或水库深水,那直接忽略漂尾粗细对鱼口的影响,必要时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可以选择末端加粗尾或三叶尾。
野钓当中,我觉得这个不必过份在意,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漂型真的很重要吗?论野钓漂型的次重要性》,只要记住细长身浮漂与粗短身浮漂的区别在于漂身的横截面积,以及因此所致的细长身的出口幅度大,粗短身的幅度小,但短促有力;下降过程度粗短身的水阻大,下降速度慢一点。粗短身的行程漂用来钓底行不行?细长身的用来钓浮照不照?完全没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漂型对于行程的影响仅仅是浮漂翻身后的临底那一段,翻身前钩饵坠的下落速度与漂型无关。所以真的需要照顾较大的泳层,水又较深的情况下,漂型有一定的作用,但有限,必要时需要配合飞铅或长子线、大钩距,如果能准确的定层那是最好。另外漂身的收肩急缓对浮漂的下行及回升亦有一定的影响。很多浮漂制作商生产浮漂,也不是完全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有时甚至追求流行元素大于实用,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淘宝搜一搜,把轻口浮漂做成佛珠状的都有,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目前浮漂的材质无外乎就芦苇、巴尔杉木、孔雀羽、纳米四种,在纳米(其实就是一种高分子泡沫)出来之前,普遍认为芦苇灵敏、木头的迟钝,羽毛的居中,但纳米横空出世,直接大出风头。因为其可塑性强、不易损坏、材质稳定、破损不吃水等特点广受欢迎,那这种纳米到底好不好呢?我用下来感觉还是蛮好的,有人说这种非天然的材质肯定不好。谁说做漂就要天然的东西了,只要能达到浮漂的各项性能它就是好的。比如古代只有木桶装水,现在还有几个拿木头做桶的?塑料桶又便宜又结实还轻便。至于我们购买浮漂,不在极端条件下我觉得区别不是很大,但价格上明显的木头最便宜,芦苇和羽毛最贵,而且矫气得很,扬竿的过程中打到竿子上基本就报废,建议追求高灵敏度的时候用,其它情况可以用木头和纳米。至于漂脚的材质,我们野钓基本就碳脚没有问题了,目前市面上也基本上绝大多数是碳脚。
现在的浮漂基本什么长度都有,70公分的都看到过,浮漂长度增加,稳定性增加,稳定性增加也就意味着灵敏度下降,稳定与灵敏是相对的。这是不用怀疑的,有些浮漂的介绍中会说到某某浮漂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与灵敏度,这种描述看看就行了,别当真。就如饵料包装袋上的说明“如果诱鱼过多,就……”,谁碰到过诱鱼过多?请举手。另外浮漂的长度配合漂型、尾径可以共同调节饵料下降速度。长的浮漂(超短脚除外)翻身时间迟,到位后漂身距水表距离大(抗风浪),这些特点看垂钓者怎么用吧,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
现在各大渔具品牌都有旗舰店,大家买渔具基本也都是网购,以上参数及浮漂外观都是可以通过产品的介绍说明获得。还有像浮漂的做工、油漆、同心度就只有拿到手才能感知了。品牌的浮漂在这些方面的品控基本都还行,小概率事件有些瑕疵品就只能退换了。
总结:一漂打天下的做法很有难度,但是浮漂也不必过多,像我就是闲置了一堆,走了弯路,写本文的目的也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如我一样。正常野钓买浮漂,三到四根浮漂基本就可以应付绝大多数水情鱼情。大、中、小三个等级的吃铅量各来一根,材质漂型根据自己喜好,中号及小号吃铅的漂尾先径定1毫米以下,大号吃铅量根据需要决定。多数钓鱼人在自己的所在地都有一些惯钓水域,不可能像大毛老师一样游钓全国,所以相应的根据自己的作钓环境可以有一些针对性的选漂细节: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没错,但它也就是一个工具,选到合适的浮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人去用。记得曾经有一个国外摄影大师自己的相机记不清是被偷了还是落哪了,临时找人借相机,人家说这相机可能拍不出您要的效果,大师的翻译说,只要是相机就行,这就是一种境界。
PS:文中参数方面的数据,完全为个人“糊编乱造”,如有不支持不赞同请无视,不必较真。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之必删。
江钓人狂龙,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不是简单地搜索拷贝而来,内容也绝非是单纯的理论,都是多年的垂钓心得与实践经验,对于处于台钓摸索阶段的人来说,不敢说是上成补品,多少会有点帮助。觉得本文对你有用可以关注一下狂龙,以后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当然,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