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形目,是现生淡水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其下成员共有约280属,2700余种,中国是世界上鲤形目鱼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鲤形目成员200余属,800多种,几乎包括了鲤形目所有具有代表性的类群。
其中有许多鲤形目更是中国特有,比如异龙中鲤,异龙中鲤为我国特有种,异龙中鲤隶属鲤亚科,中鲤亚属。异龙中鲤体型似鲤,体长约10—13厘米。鲜活时体侧银白带黄色,胸、腹鳍微黄,其余各鳍均呈灰色,口呈马蹄形,眼球上部橙红色,因此有一个俗名“红眼尖嘴”,多栖息在湖中深水无草处,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仅产于云南省石屏县异龙湖。直到1977年,它才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学名”,叫异龙中鲤,
异龙中鲤曾经在属于自己的环境中怡然自得、繁衍生息,但人类社会中没有给它们留有一席之地,面对人类活动带来的巨变,它们的演化之路也随之戛然而止。可以说在完成了短暂的首秀后,它们旋即就惨遭“灭族”。
异龙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1952年前异龙湖维持其自然状态 ,水位 1416. 2m,容积 2. 14 亿 m^ 3 ,湖面积 53. 1 km^ 2,湖中有大瑞城、小瑞城、马堡龙三大岛屿,还有高家湾、青鱼湾、白浪湾等九大湖湾和七十二个小湖湾,俗称“三岛、九曲、七十二湾”,
然而,自1952年,在“人定胜天”的观念和“向湖要地”决策的影响下,“开河放水”和“围湖造田”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1971年,更是提出了“打通青鱼湾 ,放干异龙湖 ,出田40000 km^ 2 ,死湖变粮仓 ”的口号。
异龙湖湖水本来由海口河汇合泸江注入南盘江,属进入珠江水系,为珠江西源头,却被人为地改写了历史,1971年凿开青鱼湾隧洞后 ,湖水被人为地从隧洞排入五郎沟河 ,再经小河底河进入红河,异龙湖变成红河水系,异龙湖围湖造田前每年有数百万立方米水量过境 ,不仅灌溉河流两岸良田 ,而且给流域带来充足的水资源. 但自改道青鱼湾隧道出流后,造成湖泊的水位急剧下降 ,河道淤积堵塞严重.,泸江河断流加剧,,异龙湖出口海口河自此年年干涸 ,河道淤积堵塞严重 ,河面愈来愈窄,已失去源头作用 ,致使泸江源头断流.。
1952年和1971年的两次开河放水,造成水位剧降 4米以上,水面大为缩小,湖岸大面积的浅滩、石砾场及湖湾干涸,鱼类栖息和繁殖场所遭到严重的破坏。
持续了近二十年的围湖造田使得整个湖的面积缩小了一半,异龙湖成为了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人为破坏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田地虽然造出来了,灌溉却成了问题,粮食产量连年减少,附近生态系统更是急剧恶化。加上天公不作美,1979年、1980年遭遇持续两年的干旱,直至1981年4月,异龙湖湖水彻底干涸长达20余天,使本湖特产鱼类的异龙中鲤绝灭。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异龙鲤列为绝灭。
除了异龙中鲤之外,异龙湖有名的土著鱼种大鳞白鱼等也遭到灭绝,复水后,沿湖塘坝提供了鱼类种源,其中鲫鱼生长繁殖较快,逐渐形成优势种群,其产量占鱼产品的80%以上,异龙湖鱼类除引进的草鱼、鲤鱼、白链、鳙及高背鲫鱼和团头鲂鱼外,还有6种。可以说,在干涸之后,异龙湖的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生态变化也是导致异龙中鲤等土著鱼类彻底消亡的原因。
异龙中鲤曾经在属于自己的环境中怡然自得、繁衍生息,人类社会中没有给它们留有一席之地,面对人类活动带领的巨变,它们的演化之路也随之戛然而止。即使当我们想为异龙鲤修建“墓碑”时,却发现甚至找不到一张鲜活时候的照片,关于异龙鲤的其他特点,随着它的消亡,成了永远的谜,
人类终究还是明白人有时候是无法对抗自然的。21世纪初,国家实施异龙湖补水工程和优化水资源调配,通过外流域向异龙湖补水2000万立方米,再通过河道向湖外排水,雨季前向外排水1500万立方米,逐步实现水体置换,回归了珠江水系循环。异龙湖容量不断增加,实现扩容5000余亩,许多干涸的水系也在不断恢复。
但是异龙中鲤等土著鱼类却彻底回不来了了,每一个物种的逝去都是地球基因库无法挽回的损失,根据野生动物联合保护局(IPBES)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当前物种的灭绝速度大约是背景灭绝速度(自然状态下的灭绝速度)的1000倍,全世界800万个物种中,有100万个正因人类活动而遭受灭绝威胁。
每一个物种的消逝,都是人类走向孤独的脚步。当地球上只剩下人类的时候,那也是人类悲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