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陕西茯砖茶的传奇历史:王国龙的深度解析

02-27

陕西茯砖茶的传奇历史:王国龙的深度解析

有谁能相信,在一个沟壑纵横、峁塬错落、黄土深厚200米以上的地方,从来没有栽过一棵茶树,却有着千年以上的制茶史、绵延600年的砖茶岁月,并且此茶成为封建王朝的官府茶、贡茶,游牧人不可或缺的生命茶。“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佳话在大西北及丝绸之路上口口相传。这到底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又能产生出如此魅力的茶呢?

这个地方就是共和国大地原点上的泾阳县;这魅力茶就是泾阳茯砖茶

泾阳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的大地原点,是中国政府在综合测量考察中原和西部省区的基础上,确定的国家地理中心。这恰好与西汉王朝确定的1000公里建筑基准线几乎吻合,再一次创造了华夏文明的古今传奇;这里曾是京畿要地,周属秦地,战国设县。楚霸王项羽分关中为“雍、塞、翟”三地,史称“三秦”。它属“塞”。在周、秦、汉、唐等十三朝皇亲国戚中,有不少人生于此、葬于此;这里被喻为关中的“白菜心、米粮仓”。虽属渭北高原,沟梁峁壑、纵横交错,但依然连年风调雨顺,麦浪垂肩,瓜果飘香,天地灵气钟爱于此。现泾阳隶属陕西省咸阳市,城有北仲、嵯峨、西凤三山相围,黄土台塬恰似南非开普敦“桌山”,巍峨挺拔,俯察四方,依山傍水,凝结玄机、大气于一城。汉出散茶,明做砖茶,巍巍600年茯砖茶史,威震四方,风靡丝路。

这里汇聚着“分明”之水。“泾渭分明”就缘之于此。《诗经·邶风·谷风》云:“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唐杜甫诗曰:“旅泊穷清渭,长吟忘浊泾。”泾渭两河谁清谁浊,历来纷争不断。近年,据科考资料介绍,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由甘肃渭源上游分流过来,上清下浊到此;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六盘雪山,下切板石河床,先浊后清,至此与渭河分明。不管谁清谁浊,至此总是两水分明的。且两河到此发力,交汇碰撞,使祖祖辈辈的泾阳人受益。不仅如此,泾阳这里还是郑国渠、白公渠、丰利渠、广惠渠及近代的泾惠渠、泾渭渠的重要基地,已发现的古渠道遗址就有30多处,这对泾阳及周边良田的灌溉和老百姓的饮水均发挥着巨大作用。用这“天上之水、分明之水和郑人之水”点浆育液,承接远客,必然神清气爽。

然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曾以茶叶加工地离原料地偏远,运输成本高而将此息业,转由湖南安化生产。几十年间,虽然反复试验,终因地貌环境和加工技术等原因,茶的生产始终不尽如人意。市场开放后,老一辈重拾泾阳茯砖茶业并传承晚辈,使古老的茯砖茶焕发青春。现如今,拍电影,演小品,讲故事,“申遗”作文,好一派人人夸茯茶、家家做“秦砖”的热闹景象。那些借水路而来的湘、鄂、赣及巴蜀胜地的毛茶或半发酵茶等原料,经过夏秋的充分发育,茶叶肥厚翠绿,宛如待嫁村姑,光鲜动人。满含着江南的钟灵毓秀、日月精神,北上泾阳,与来自沟壑山川、黄陵宗土之气融合,茶叶也就越发的有精气神了。经过甄选、匹配、拣剁、筛分、渥堆、炒合、灌扎、封装、码藏、检测等七七四十九道工序,成砖后继续发酵并萌英发花。古往今来,从关中到陇西的“老秦人”,做茶如垒墙筑城,夯扎有矩,炒茶烧砖,莫不如此。业内号称,“南有普洱北茯砖茶”。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些与茯砖茶有关的故事。朱元璋之婿欧阳伦违反朝廷禁令,擅自倒卖税票茯砖茶,朱皇帝为安抚民心,赐他自杀;泾阳安吴的周莹18岁守寡,以茯茶营商,富甲一方。曾赠白银十万两与清政府抗击八国联军,被授“护国夫人”牌匾。慈禧太后逃难于西安,内急生火,劳顿脾虚,茶饭不香,经茯砖茶稍作调理,精神大作,认周莹为民间义女,诰封“一品夫人”;该茶更是我老一辈革命家转战陕甘宁边区时暖胃提神的香饽饽,对此茶,他们是褒奖有加。

在陕四十年,我得感悟:外看一方砖,长方、正方。大气磅礴,粗犷豪迈,规整有矩,朴实厚重。有神归秦砖,傲立中原之势。内看一片“花”。破铁碎玉,脉网络筋,花簇菌布,金冠盈蕊,悠香乱魂。可读“砖书”。阴阳隶文,凹凸清秀。闷泡煎煮。墨玉入汤,琥珀投影,温和红润;再闻沉醉。岚烟气渡,沉香出炉,晕妃醉帝,绝诗断章,叹息振案;后品成仙。初试瞠目,再吃惊梦,三怀饥肠,酒肉饭香;收藏黑金。码砖垒墙,丝路驼疆,毡包当床,四季岁月,千年不荒。经作不宣,路作关牒,商作黑金,诗作神秘,人称生命茶矣。

相手蟹是深水还是浅水养

国画山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