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武夷岩茶第一冲的茶汤为何不透明?揭秘其背后的四个原因

09-27

武夷岩茶第一冲的茶汤为何不透明?揭秘其背后的四个原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下午,我和李麻花正在研究装修。

我们的新办公室,正在启动中。

SO,头痛一直伴随了三天,并且相信还会伴随半个月,甚至以上。

从前,只听说过隔行如隔山。

现在才知道,隔行如隔山,有这么痛苦,这个领悟,太深刻了。

有茶友来留言。

问了个问题,蛮学术的。

是关于新近大热的四大名丛之一的白鸡冠的。

说,白鸡冠的第一冲,怎么不太清透呢?

确实,白鸡冠的茶汤颜色,是很类似白茶的茶汤的,那是不是意味着,它也的白毫掉落下来浸入茶汤里,从而给人异物感呢?

去问了武夷山胡歌,他一头雾水,一反理工男的清晰逻辑,没有给我条分缕析,只是喃喃自语:咦,好像每家的茶,焙火不高的都会有这个情况呢...

好吧,看在他春困未醒的份上,就不摘掉他“天心村网管工程师”的桂冠了。

放下装修方案,我与琪老师查阅了一番论文。

关于白鸡冠,以及武夷岩茶的第一冲茶汤不太清透的问题,总结了几个可能。

希望能给到对此有困惑的茶友们以帮助。

原因一:跟茶树品种相关。

武夷岩茶茶树品种众多。

现存的茶树品种当中,有许多,都是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无论是香气,滋味,还是茶树外形,都可圈可点,极具独特之处。

比如佛手,便是以叶片阔大似佛像之掌,而闻名。

而白鸡冠,则是在它发芽的时候,树顶一层鹅黄偏白色的嫩叶和带白色绒毛的芽头,极具观赏性,而屹立于武夷岩茶之林的。

当然还有水仙。

水仙生嫩梢的时候,叶片背面密布一层如大白茶树一般的白毫,这使得它也被列入了可适制白茶树种的行列。

如水仙,白鸡冠这些独具特征的品种,在加工制作时,叶片上的白毫,或者是叶片细胞上容易断裂脱薄的细胞壁,就会与叶片呈现出一种即将脱离、或者容易脱离的状态。

而当茶叶制成,沸水冲泡时,这些将脱未脱的细胞壁、或者白毫,就会大量浸出或者掉落到茶汤中,如同白毫银针冲泡时第一冲汤水内可以明显看到的大量的白毫如同小精灵浮游一般。

这种物质,并不是杂质,也不是异物。

不影响汤水的饮用。

甚至,一杯白毫银针茶汤如果白毫不多,大家还会认为它品质不高。

白毫还是越多越好。

当然这些物质也不是会一直存在的,等到这款茶的火继续向上焙,焙到足火或者高火,它自然就挥发消失不见了。

原因二:跟发酵程度相关。

发酵程度,是一款岩茶在足火之前的阶段,在第一冲茶汤里,汤水是否澄净清透的原因之一。

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青茶一类。

半发酵茶里,也可以有比较低的半发酵与相对较重的半发酵。

比如大家看到的橙红色茶汤,浓艳的红色茶汤,那就是发酵极重的武夷岩茶。

而白鸡冠,因为树种的关系,为了保持它的树种的特性,保持它的香气与汤感,不能把它过重的发酵,只能在半发酵的基准线上,发酵它。

这样它的汤色才可以是鹅黄的,汤感才是鲜爽的,鲜活的,带新鲜的草药香的,在“浓油赤酱”般的武夷岩茶里独树一帜的。

小清新的存在。

但是,也正是由于发酵程度不够重,使得它的许多物质,处于半转化的阶段,处于将转未转,或者是转化成功的临界点。

这些物质,便如同白茶的白毫一样,游离态地存在于白鸡冠的条索内,在冲泡时,浸出在第一冲的茶汤里。

其实,肉眼看,并不太看得出来。

需要打光看。

不过也不必紧张,这像白毫一样的物质,是白鸡冠这款道茶独有的,当然中火的水仙第一冲应该也有——毕竟它们的叶片身上都被覆过白毫。

它们不是杂质不是异物,是可以放心喝下去,养分。

白鸡冠是道茶,是南派五祖修行所用,如果有杂质有异物,道家何须借用它的药效来行气呢?

原因三:跟揉捻程度相关。

众所周知,武夷岩茶是六大茶类里工艺最复杂的一种茶。

它工序多,工艺难度大,一般人,没有个十数年的锤炼,是做不好武夷岩茶的。

在这些名目繁多的工序中,有一道,叫做揉捻。

是把杀青之后的武夷岩茶青叶,放到一台揉捻机器里面,进行揉捻,让青叶细胞破壁。

破壁后才会更好的,更全面的发酵。

从前是手工揉捻,现在大多是机器揉捻。

机器的力量相对较为均匀,但也相对较为古板——对于嫩叶较多的茶,便不太友好;当然老叶片较多,茶梗纤维较粗的茶,也不太友好。

揉捻后的武夷岩茶,青叶中会包裹有一些被揉捻下来的细胞壁碎片,或者是蜡质层碎叶。

经过走水焙,这些碎片碎叶会漏掉一些。

但仍有一部会留存在叶片内。

当焙火程度中等,或者焙火次数不多的情况下,这些蜡质层的碎片以及较嫩细胞的碎片就会得以继续保留在茶叶条索当中。

在冲泡时,在第一冲里,在茶叶打开后,慢慢浸出来。

呈现在茶汤中,肉眼看上去,便是像白毫一般的存在。

若是用放大镜去看它,便会发现,都是一些细小的细胞碎片。并且,并不太多。

不影响饮用,也不是杂物异物。

等焙火程度高了,或者焙火次数多了,这些微小的细胞碎片就会被筛掉,漏掉,不再出现在第一冲的茶汤里。

这就是火功高一些的岩茶,它的首冲汤水较火功低的岩茶,更加清透的原因所在。

而白鸡冠,它的品种特征决定了它是一款顶多焙到中火的岩茶。

少了火的加持,这些细胞碎片,便会更加涌现在第一冲的茶汤里的。

当然,也并非是说白鸡冠第一冲的茶汤就十分浑浊,其实,相比许多外山茶,相比许多外山的毛茶,白鸡冠的第一冲茶汤,其实是十分清透的——只是拿它跟足火,高火的肉桂大红袍去相比,跟白茶的汤水去相比,那自然,微微地有一点不够透。

其实单独看它,还是蛮晶莹的。

看我喝白鸡冠时拍的图片,便知一二。

原因四:跟茶树的树龄相关。

茶树的树龄,也会决定了在焙火程度不高时,第一冲的茶汤里,会有一些表皮细胞的碎片存在。

武夷岩茶是连梗带叶采下来的,也是连梗带叶摇青和揉捻的,直到走水焙之后,才会把梗与叶分离,把茶梗挑出来,让它功成身退,成为生产茶枕等等茶叶周边衍生品的主力。

如果一款武夷岩茶,茶树的树龄够老,那它的木质层就会较厚,表皮层也会较硬,连带的维管束这些物质,都相对较粗较硬。

采茶时,当这些树龄较老的嫩梢被采下来,就等于在茶梗中,有一些老维管束,老木质层被采了下来。

它们在揉捻的阶段,表皮层会被破坏,细胞壁也会被破坏。

破坏后掉下来的碎片,会混进茶叶的条索里,成为一个隐藏者。

而当这款茶焙火未达到足火和高火,这些碎片就不会在过筛时或者反复焙火中漏出。

冲泡时,它们便会浸出在茶汤里,尤其是第一冲,相对会较为明显——肉眼仔细看能看得出来。

而等火再焙上去,等茶焙到足火,高火,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胞碎片就会不见了——反复翻动的时候筛掉了。

【后记】

其实,浑与不浑,透与不透,都是要有参照物的。

如果与白茶的茶汤相比,武夷岩茶的第一冲,都没有那么透。

但如果拿正岩的岩茶与外山的茶相比,那正岩茶的第一冲,自然是剔透的。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工艺密码,自然得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去衡量。武夷岩茶透的标准,当然跟白茶,绿茶,黄茶,不是同一个。

列位看官,千万不要误读了。

白鸡冠名列四大名丛之一,身份尊贵。

由于要保留品种特性,它不能发酵到极重,也不能焙火到极重,它达不到慧苑老丛那种醇厚,也达不到慧苑铁罗汉那种浑厚,但它胜在小清新,胜在青绿可人,胜在汤清水滑药香浓郁。

是武夷岩茶当中,唯一的一款道茶。

主打功能性的药茶,自然是有它的价值所在的。

好好喝它,好好感受它的美。

便够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月光鱼怎么分公母

鬼獒王vs比特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