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鲁迅文章中提及的宣德炉,为何成为仿制热点?

05-06

鲁迅文章中提及的宣德炉,为何成为仿制热点?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相约去静修庵砸了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捎走了一个宣德炉。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把宣德炉当成了封建文化的代表,而秀才和洋鬼子也只是借“革命”之口,做了回强盗,他们知道宣德炉值钱,因此将它“捎”去。

一个小小的香炉,为何会在数百年间被人们不断仿制乃至不惜巨资收藏?真实的原因还得从铸造它的那一年说起。

宣德炉是明代宣宗年间铸造的一种铜香炉,也是唯一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香具。在宣德之前,并没有特铸的铜炉,文人士大夫用香基本上以青铜和瓷器所制的香炉居多。

宣德三年,暹罗国进贡了一批“风磨铜”,宣德皇帝朱瞻基命工匠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以及宫中所藏史籍记载,选定出29种典雅样式,并亲自审定了117种图谱,包括鼎、炉、鹤、鬲、簋等器物。最后,在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等人的督办下,将这种“风磨铜”反复提炼8至12次后,铸造出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香炉,这一批香炉被称为宣德炉。

象首耳炉

什么是风磨铜?

关于这种铜民间传说最多是黄铜,在明代陈仁锡《潜确居类书》的“铜”条目中,专门列有“风磨铜”一条,曰:“风磨,鍮(偷)跖(石),黄铜似金者。我明皇极殿顶名是风磨铜,更贵于金,一云即鍮鉐也。”


陈仁锡是天启年间进士,上面所讲的皇极殿是明世宗嘉靖年间的事。宣德年用风磨铜铸鼎彝,而嘉靖年用来作皇极殿之顶,二者的格调是一致的,都反映了风磨铜不是普通之铜,乃是“黄铜似金者”。根据多方考证,明代像黄金一样的黄铜,其实就是铜锌合金。

狮首耳炉

关于铜料提炼12次又是什么概念呢?因铜里含有很多杂质,冶炼时大多需要提炼,每提炼一次就去掉一点杂质,铜的重量也会相应减少。当一斤铜提炼6次以后它的重量就会减少一半,而提炼12次以后就剩下了原来的四分之一,也就是现在的125克,这么大的损耗也奠定了宣德炉本身因用材讲究而愈显贵重的基础。

桥耳炉

更何况所谓真正的宣德炉其实所指的就是宣宗所铸造的这一批,当时相传只有3000多件,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宣德炉大多不是这一时期所造,因此更加奠定了宣德炉在此后五六百年间永盛不衰、成为天下名器的传奇历史。

这些用于皇室贵族的香炉,因数量稀少再加上用罕见的精铜铸成,令当时的富商官宦垂涎不已,于是,仿造之风盛行。宣德四年后,因风磨铜用罄,朝廷并未续铸,所以从宣德五年开始出现仿品。

竹式炉

第一个仿制者可能就是是当时参与宣德炉制作的原工部官吏吴邦佐,吴邦佐于宣德五年辞官,并雇佣了曾参与制作宣德炉的工人仿制宣德炉,他是仿宣德炉的祖师爷,以后仿铸越来越多,成为我国古代仿制数量最多的铜器。

宣德炉的造型有数十种,每一种都是经工部反复推敲后由宣宗亲自定夺,每一种香炉用在什么场合、哪些人可以用都有着一定的讲究,在诸多宣德炉种,有三种炉型最受喜爱,即:蚰龙耳炉、鱼耳炉和朝天耳炉,有一级品和二级品之分,一级品留宫中,二级品赐给藩王。

蚰龙耳炉


蚰龙耳炉是宣宗最喜爱的一种炉子,也是他书房御用的炉品,当时一共定制了400件,一级品100件,《宣德彝器谱》就称赞这款炉是“款制大雅,为诸炉之冠”,这款香炉最早是出于宋代定窑的白瓷作品,后来被宣德炉“借用”。它的造型是以朴素简单的圆弧握把象征龙身,再搭配炉身沉稳大气的造型,给人一种素雅端庄的感觉,置于书房中,与琴书相伴,或抒志或怡情。

鱼耳炉和朝天耳炉都是放在乾清宫使用,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鱼耳炉有“鱼水之欢”的含义,朝天耳炉与当时皇家子嗣繁衍有关,从造型观察,有“哺育”之意,这两种炉型每样都铸造了三百多件,其中一级品也就60件。

鱼耳炉

除此以外还有用于国子监等处寓意授业解惑、通达如桥的桥耳炉;用于翰林院、詹事府等处的朝冠耳炉;用于高级军事官员象征军仪威猛的狮头耳炉等等。

朝冠耳炉

宣德炉后世仿造众多,而现今大陆也未有一件真品出现,在我国知名博物馆中,台北故宫藏有4个朝天耳炉,北京首都博物馆中一个朝天耳蹄足炉;南京博物院一个朱砂色象鼻耳炉,这六个宣德炉均不是明朝宫中遗物。北京首都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是1949年后得自于民间,台北故宫的是清乾隆时期得自于民间。

戟耳炉

明代项元汴在他的《宣炉博论》中记载:宣庙官铸鼎彝,及今所存,真者十一,赝者十九……殊不知宣炉之真者,其款式之大雅,铜质之精粹,如良金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淡淡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理之间。”

寥寥几句,道出了宣德炉数百年屹立于香炉之巅的郁郁芳华……

莫桑石

宠物猫名字 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