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文化专题片《传承》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神韵以及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融合传统技艺、人生体验、历史文化展示于一体,用影像的力量纪录文化精髓,为广大观众搭建一个走近传人、感悟文化的平台。本公众号从这期开始推出“传承”栏目,对这一文化专题片进行系统介绍。
以体验为观察视角、以人文为节目底蕴;以纪录为表现形式、以影视语言为独特表达;汇聚各界英才,感怀大师精神;弘扬传统技艺,传承文化精髓。这组专题片将在辽宁文化共享电视频道和机顶盒频道、辽宁数字文化网、辽宁文化共享APP客户端、辽宁广播电视台、北方导视、辽宁文化数字网等多渠道传播。
韩志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写意,一直是韩志耀在雕刻上独到的追求,雕刻图案中的美术关系也是他在构图时候所注重的。传统的雕刻手法有五种,分别是:圆雕、浮雕、高位雕、镂空雕和随行雕。但是韩志耀并不满足于这五种技法的表现形式,于是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写意雕。“意刻”的手法非常符合中国人含蓄的审美,这也使得他制作的核雕别有一番意味。
作为核雕技艺家族中的第四代传承人,似乎没有什么比精心创作一件核雕作品作为父亲生日的贺礼更为合适。确定好方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众多的桃核中挑选出一颗适合雕刻的桃核。桃核不同于石头和玉器有着完整的雕刻面,桃核的表面遍布着沟壑,这就使得雕刻的难度大大地增加了。因为核雕的构图必须顺应着桃核表面的纹理,而这样一颗适合雕刻的桃核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韩老的家中有着不计其数的桃核,每一颗他都曾仔细观察抚摸过无数次,每当他和这些桃核静静相对的时候,他总能想起自己年少的时光。
核雕技艺是一项源于西汉时期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核雕,是以果核为原料,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品,它源于民间。明代时,核雕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后来至清代,核雕兴盛一时,这时的核雕不光作为装饰和点缀,许多核雕精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中摩挲把玩。南方的核雕惯用橄榄核,而大连的核雕则是用桃核雕成的。
大连核雕多源于山东,是闯关东历史时期文化迁徙现象的典型代表,韩志耀家族也是其中之一。受到外公和母亲的熏陶,韩志耀早早地显露出了雕刻方面的天赋,每每说到核雕,韩志耀就能回忆到他十几岁时家里经常出现的场景。
传统核雕的题材多以生肖、动物、小船为题材。韩志耀从小看着外公和母亲制作的核雕都是这种题材的,雕刻的手法也多以圆雕为主。圆雕又叫“立雕”,是核雕中最为常见的雕刻手法,是图案在桃核上的一种完整立体的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随着雕刻技艺的逐渐加深,韩志耀开始不满足于这些题材的局限,他渴望用现代的审美来创作核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通过各种尝试寻求突破,但是这条创新之路却并不平坦……
编辑 / 黄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