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竹木牙角,刀笔意趣:艺术的细腻与独特

12-04

竹木牙角,刀笔意趣:艺术的细腻与独特

文/张新根

竹木牙角,历来是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爱好把玩之物。论本身价值,犀牛角最贵,象牙稍后,红木次之,竹子最便宜。但是竹子排名却在首位,所谓平淡见真奇。本人对竹子也是情有独钟,象牙和犀牛角,国际上已经禁止,以后材料也不容易取得,树木更是要几百年才能成材。而竹子资源丰富,材质光泽也好,竹刻艺术正是通过文化内容将其做成了艺术品,不仅能弘扬传统国学,还能将民间手艺传承下去。


笔搁《兰亭序》


一、载体:竹材

材料是器物的基础,器物之美一半源自材料之美。竹刻艺术亦是如此,它并不依靠装饰而是利用竹子的自然属性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士大夫饰竹以为笏,是用竹于典仪,且有文饰之施焉。”竹子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收缩量小,割裂性、弹性和韧性都非常好,且面部光滑、纹理通直,所以能成为各类工艺美术品创作的重要材料。其颜色青翠温润,有一种清新透气、恬淡优雅的感觉。靠近它、触及它,就能让人感知到自然的味道,轻松舒适。

竹刻艺术取材于自然,触感温暖,为天地所容,不会有损于人的健康,也不会像今天遍地的塑料制品一样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废弃的竹刻产品最终也可回归自然,不会破坏环境。它的可回归性也正实现了我们所追求的“绿色环保”,满足可持续发展。

竹子取自自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思想重视器物材料的自然美感,造型尊重材料自身的规律性,返朴归真。竹刻艺术正是借用其肌理质地呈色的差异,呈现其文化韵味。而且,随着时间的久远竹刻品还会焕发出晶莹透彻的琥珀色,愈发显得古朴庄重。它的形式创作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竹筒、笔筒等实用型器物,大多选用径粗质坚,节结长,通直,无病虫害的毛竹,利用其原色和天然造型,表现出书法中的笔情墨趣。二是依形赋意创作的一些纯观赏性艺术品,如本人在一块横截面长成心形的竹子上内刻《心经》,在竹环上内刻《岳阳楼记》,不仅造型与文字相协调,而且每一个字都讲究严谨工整,清俊雅致,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给人以很高的视觉享受。

确实,在如今社会中,当人们看腻了板式组合的做作、金属材料的生硬、玻璃材质的冰冷等产品后,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并渴望回归自然和本性。竹刻制品朴素的质地,高雅的形态,环保的材质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很好地迎合了现代人崇尚简洁、自然、高雅的审美趋势和环保、和谐的设计理念。


二、内容形式:诗文酣畅 国之精华

竹刻艺术是人类用艺术方式造物的文化,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的累积性、承传性和深刻性流传至今。而本人的单刀阴刻,即以刀代笔,用刀在竹子上写字,一旦落刀便无法更改。其刻法需要创作者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和文化素养,精通书法创作,并将其运用于竹器载体上,极富书法韵味和文化气息。本人从8岁开始习书法,坚持到现在已有50个年头,我的作品也正是以我的书法基础为根本,吸收了传统书法艺术的精华,笔力苍劲,潇洒飘逸,其清逸处落笔草草而灵动,沉厚处则苍浑宏润,受到了书画界名家和收藏家的认可和青睐。这正是竹刻艺术中的书法文化。

同时还有内容上的文化性,即国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不仅成为一种精神与文化的象征,而且被广泛运用到经济决策和实际生活中。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寻根热”,到现在的“国学热”、“易经热”,都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本人就是想通过竹子这样一种普通又简单的载体,凭借自己多年的书法功底,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并且传承与发展下去。作品《论语》、《心经》、《老子道德经》、《兰亭序》、《大学》等传递的正是一种传统主流文化。

竹刻艺术的设计传承不仅局限于具体的表现手法上,还要从内容上入手,认识、传播我国竹刻艺术所反映和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把握传统竹刻艺术的美学价值。在设计过程中,要尊重竹刻艺术的文化属性,不能一味追求形式集合和工艺的过度精湛复杂,要使竹刻的艺术形式在产品设计的基础上更加富有质感。


翻簧《洛神赋》


三、运用关键词:物以致用 君子美誉

柳宗悦在《民艺四十年》一文中写道:“须留意极其地方的、乡土的、民间的事物,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的无作为的制品,其中蕴涵着真正的美的法则。”实用性是指人类造物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自身的生存成为可能和生活更加便捷与舒适。人们制造物品都是带着具体的实用目的的,所谓“物以致用”“物尽其用”。如果离开了具体的用途,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竹器如斯。早期竹刻制品主要以文房四宝、挂件、饰物、日用器具为主,淡雅精致,做工精良。后来竹刻兴盛于明清时期,由于当时文人墨客对竹的喜爱,多是自己直接担当竹刻工艺师。一方面他们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他们重视书斋环境,追求将文人的闲情逸致、诗情画意与竹刻艺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正是这样的契机让竹刻艺术的文化气息更浓烈,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器也就慢慢具有了鲜明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逐渐成为登上大雅之堂的工艺品。

竹刻艺术品在生活上的文化性还取决于它本身“清高、气节、坚贞”的精神象征。竹子因挺拔中空、气节凌霜、四季常青等自然特征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相契合,于是被人们赋予虚心有节、坚忍不拔、刚直不阿的“君子”美誉。因此,文人雅士对竹更是情有独钟,将竹的精神文化与自身的文化修养相联系,在颂竹诗歌中,咏竹之虚心劲节;在墨竹绘画中,画竹之气韵生动,寓意倔强不驯,胸有成竹。同时养竹、用竹、刻竹,借以抒发情感,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四、 结语

竹刻艺术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它比木雕更为高雅,比泥塑更为清新自然,散发着竹特有的韵味和文化气。

笔筒《大学》

郑板桥书法作品大全

黄庭坚书法作品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