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寿山石:一种传奇的石头,你可能还不了解

07-16

寿山石:一种传奇的石头,你可能还不了解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寿山石的魅力。但是想要真正开始进行寿山石的收藏投资,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小旅说说关于寿山石那些事儿。

寿山石堪称中华瑰宝,是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寿山石雕更是福州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

关于寿山石,还有几个美丽的传说

01

女娲遗石在人间

相传在“混沌初开,乾坤如奠”的时候,有位女娲氏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中,见到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竞打动了这位仙女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间。

这天上的彩石,有的变成了金灿灿、黄橙橙的“石中之王”田黄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以及硬田石;有的漂落在溪水及河流中形成了鹅卵状的溪蛋石;而更多的彩石则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和山坡沙地粘土中,形成名目繁多的寿山石品种,如高山石、旗降石、大山石、芙蓉石、杜棱石、全狮峰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鲎箕石、坑头田等宝石。

02

凤凰彩卵留人间

相传在天帝御前凤凰女神奉旨出巡到福州北峰郊区寿山,在寿山秀丽景色的吸引下,途中降下云端,在寿山的幽林山野中憩息片刻,喝了金山顶的天泉水,又食了猴潭的灵芝果,在寿山溪的清泉沐浴戏水,嗣后,更枕着高山的山峰酣然而睡。

当她一觉醒来的时候,百鸟正朝她歌唱,此时山花也为她怒放,而自己身上的羽毛也变得更鲜艳,更加溢彩流露,体态愈加雍容华贵,令她对寿山生起来了思恋之情。

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离愁无限,她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这秀丽无比的山间阔地繁衍生息,后来凤凰女神留下彩卵变成了晶莹璀璨、五颜六色的寿山石。

03

仙人遗棋子陈长寿捡石发大财

传说过去北峰的寿山不叫作“寿山”。山下住着个樵夫叫“陈长寿”,十分喜欢下棋,而且棋艺很高。

有一天,陈长寿上山,看见两个老人在一块大岩石上下棋,心里发了痒,就站在旁边看得入了迷。两个老人觉得有趣,便说:“先生,难道你也懂得下棋?”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颇懂得一些。”两个老人都高兴起来:“那好,我们同先生下几盘棋。”想不到,下了几盘棋,陈长寿都赢了。老人说:“想不到人间有这么高的棋艺。今天我们都输给了你,没有什么好送,就这一盘棋子给你吧!今后你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罢化作一阵风走了。陈长寿知道两个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残棋,跪在大岩石上朝着苍天叩谢仙人的送棋之恩。

陈长寿得了一盘棋子,依然没有忘记要砍了柴再回家。他一边砍着柴,一边还想着下棋的事。谁知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子都掉到地上。正想捡起来,一颗颗棋子忽然间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小石头长成大石头,大石头又生下小石头。他捡着捡着,一时也捡不完。陈长寿并不贪心。他捡了一些小石头,便挑一担柴火回家,对妻子说了神仙赠棋的事。妻子说:“你真傻,这些石头说不定都是宝贝,可以卖许多钱。明天你也不用去砍柴。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捡石头。”自此陈长寿夫妇天天上山捡石头。每天天色将暗,石头差不多也将捡尽了,可是第二天又会生出许多的石头。陈长寿捡了石头后挑到福州,果然卖了许多的钱。自此陈长寿发大财,出了名。以后这座山就用他的名字称“寿山”。那些小石头也称为“寿山石”。

寿山石种类繁多,目前发现的寿山石种己达100多种。小旅今天列举部分,快来开开眼界。

田黄石

产于寿山溪坂,颜色为黄者,都可称为黄田石或田黄石。其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清澈,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其中黄金黄、桔皮黄为上佳,尤罕见;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石中的下品。田黄石中的田黄冻石,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鲜蛋黄,产于寿山中板,是罕见的稀世珍品,历史上列为贡品。此外,还有一种“银裹金田黄”,外表包裹白色石皮,肌理为纯黄色,酷似蛋黄的熟鸡蛋,也产于中坂,更为稀贵。

坑头冻石

坑头洞所出的晶冻各石,除归入以上各类外统称坑冻石其石温润可爱、纯洁通灵,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常见的有黄、红、灰、白、赭、蓝各色,还有非晶冻的坑头石,统称为坑头石,也属于寿山石质地较好的品种。

白高山石

通体纯白高山石的统称。产量高于各种高山石、以色、相、质的不同,分为藕尖白高山石、猪油白高山石、象牙白高山石、磁白高山石等,其中以藕尖白高山石、猪油白高山石为最佳。

黄高山石

指纯黄色的高山石,石质凝腻纯洁如蜜腊、蜜果。品质佳者可与田黄石、都成杭石相比美。

巧色高山石系二色、三色以及多色相间高山石的统称。石中色泽明丽,色层由浓化淡,逐一过渡,是寿山石多色艺术品的最佳原料,如花果篮、海鲜盘等雕品,非它莫属。

凡高山出的冻石,都称高山冻石。质如凝脂,通灵,微透明,肌理隐含棉花细纹。因色泽不同,分为白高山冻石、黄高山冻石、红高山冻石、高山朱砂冻石等。产量稍多可补水坑冻石之不足。

高山环冻石

高山冻石体中隐有环晕者。环多呈粉白色,大小不一,情趣比其它高山冻石更胜一筹。

高山晶石

高山石中晶莹透明、洁净无瑕者的统称。肌理时含细纹,或黑斑点,或团簇状砂。上等的高山晶石亦似水坑冻石,惹人喜爱。

掘性高山石

系高山各矿床中,游离散落于山坡砂土中的独石,成因类似田黄石,质地莹腻通澈,肌理含萝卜纹,外表亦有石皮。有月白、黄色、红色之分,颇似田石。因久埋山中砂土里,而缺乏田石的滋润水灵。石难觅,较罕见。

高山桃花冻石

质微透明,色多白、黄,中带细密的红点,深浅大小不一,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上,凝而视之,似动非动,如花飘静水。质佳,量少。

高山牛角冻石

色如黑牛角,肌理隐含灰色或灰黑色的棉花纹,质近水坑牛角冻石,细腻、凝结、微透明、产量少。

高山鱼脑冻石

色洁白,质温润,中泛黄彩,肌理有团簇状的棉花纹,或如煮熟的鱼脑状纹。质近水坑鱼脑冻。

和尚洞高山石

产于高山顶上的和尚洞。相传此洞为一个名叫和尚的石农所开,又传系由寿山古禅寺的明代僧侣开凿。洞极古老,石也绝产多年。今日所见的和尚洞石,石性细腻,微透明,色多红中带灰或土红。

大洞高山石

亦产于古洞,位于和尚洞尾部下方,或叫系明代僧侣所凿。因洞深且广,石脉宽阔,故称大洞。所出石材,性坚质硬,有红、白、黄等色,以诸色相间者为多。时有透明、半透明的晶冻出现,分别称为大洞晶石、大洞冻石。

玛瑙洞高山石

洞居于大洞的尾部,相传亦为明代僧侣所开。石质纯洁多光泽,似玛瑙石,偶有黑中透红者。石中常隐现红、黄、黑、白各色条纹和圈点。近年来石农常在高山各洞采到色质与玛瑙石相似的石材,也称为玛瑙洞高山石。

世元洞高山石

在大健洞后方有世元洞,为清时的矿洞,张世元所凿。石性稍坚,色泽鲜活,常见者有红、白两色。

四股四高山石

石洞邻近嫩嫩洞,因石农合股开采故名。石质比高各石都坚实,透明度好,色泽丰富,有黄、红、白、灰各单色或杂色,是高山石中的优质石。

太极头高山石

洞位于高山峰北之小山岗上,因小山似太极,故名。始采于20世纪30年代,曾出现一批晶石、冻石,可与水坑石比美。石性晶莹灵洁,有红、黄、白色或诸色相间者,是高山石中的优质石种,惜己绝产。

鸡母窝高山石

洞处高山北麓,太极洞的正下方,因地形似鸡母窝而名。自1990年8月开采以来,己开凿了3洞。石质近太极头石,晶莹通灵,性微坚,有红、黄、黑各色。在黄色石中偶见极细的萝卜纹,并有石皮,极似田黄石。黑色石中,质佳者,颇似坑头牛角冻石。

小高山石

洞位于高山峰东侧,因石中多含杂质,如泪痕点点,故又称“啼嘛石”。有黄、红、白或各色相杂。

白水黄石

产于高山东南面的白水黄洞,质坚而脆,不透明,多裂痕,肌理常见层叠纹,间有各色斑点,外表有黑色或赭黄色的石皮。石因肌理颜色有黄、有白,故分为水黄石、水白石两种。水黄石,又分为纯黄石、干黄石,前者色鲜质细,后者色暗质粗。水白石,多白中带黄,质润灵,微透明,似月洋系的芙蓉石。

都成坑石

又称杜棱石,产于高山东北2千米都成山涧中,明末清初时发现,清道光年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结实、晶莹,色彩丰富,有红、黄、白、灰、紫等色。表里如一,永不变色。

月尾石

又名牛尾石。洞在都成坑北部的月尾溪旁。石质细嫩,石表多光泽,主要有月尾紫石、月尾绿石两种。前者性洁,富有光彩,以色浓如鲜猪肝者为佳;后者以通明翠绿者为贵,但多裂痕,油浸则泯。该洞亦出晶石、冻石,称月尾晶石、月尾冻石。

艾叶绿石

在绿色月尾石中,有色浓如老艾叶者,称为艾叶绿石,淡绿者称艾背绿石。石质松,易干裂,需油养。

栲栳山石

(又称富老山石) 洞位于寿山村里洋、外洋交界处的栲栳山上。石质粗松且脆,色有浓黄、淡黄、朱砂、暗紫、深红等,多诸色相间,并有杂色斑点或条痕,俗称“鹧鸪斑”。经磨砺加工,并以油润泽,顿然光彩焕发,恍如佳石。

铁头岭石

洞位于寿山村里洋、外洋交界处的铁头岭山。石质粗糙,有砂丁,多杂质,色多红、白、黄。

花坑石

(又名狮头石) 产于栲栳山右。色彩丰富,常有红、黄、白、灰、绿诸色交错于石中。肌理有条痕和层纹。性坚,质粗,雕刀落处,碎片散落。亦有少量色佳质灵者,称为坑晶石、花坑冻石。台湾石界人士称花坑冻石为虎皮冻石。

虎岗石

( 俗称虎头岗石) 洞位于寿山村里洋、外洋交界的虎岗山。石质粗,性坚脆,肌理多呈虎皮斑纹。色有黄、蓝、灰,以黄色居多,俗称老虎黄。1936年前后曾出过一批佳石,质似碓下田石。近年也偶有所获。

芙蓉石

“印石三宝”之一。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娴雅尽在其中。芙蓉石开采于明末清初,以其“似玉而非玉”的特质,备受文人雅士宠爱。

红芙蓉石

色红,而非纯红,多是在白、黄、青色地的芙蓉石上呈现片片红块,浓者艳若牡丹,亦现水痕和黄筋,娇艳作态,光彩四射,但红石少见,尤为难得。

黄芙蓉石

色黄,浓淡深浅似枇杷、桂花黄、米黄、牙黄。石质若凝脂通透。黄芙蓉石比红芙蓉更为罕见。

芙蓉青石

为白里透青或淡青色的芙蓉石,色如鸭蛋壳,时有极细黑点隐于肌理。

白芙蓉石

为白色的芙蓉石,质温雅柔嫩,有猪油白芙蓉石、白玉白芙蓉石、藕尖白芙蓉石之分。猪油白芙蓉石凝腻如凝固的猪油。白玉白芙蓉石滋润如羊脂玉。藕尖白芙蓉石色嫩通灵,白中微带青气。

红花冻芙蓉石

在白芙蓉石中偶见一种红花点点散落其间的冻芙蓉石,质通灵,韵别致,称为红花冻芙蓉石,为芙蓉石,为芙蓉石中的神品,难以觅得。

将军洞芙蓉石

将军洞为芙蓉石的主要产洞,原名天峰洞,位于加良山顶。此洞所出之石,质地极纯,柔洁通灵,为芙蓉石上品。后洞塌,绝产。当今世上藏品,都是白色,多为数百年前的旧物,价值不逊于田黄石。

上洞又称天面洞,与将军洞为邻,亦是芙蓉石的主产洞。石质温润凝嫩,但稍逊于将军洞芙蓉石。有白、黄、红色,色地较暗,少神采。

半山石

因产洞位于加良山半山腰,故得名。石质较芙蓉石坚实,微透明,但滋润不足,有裂纹、砂丁。色有白、黄、红。纯白者,称半山白石,以黄为主色者,称黄半山石;石中泛红斑点,艳如桃花、玛瑙者,称为红半山石;二色以上相间者,称为花半山石。半山石中质佳者极似芙蓉石,易与芙蓉石相混。

竹头窝石

(又名竹头青石) 产于月洋村竹头窝洞。质细嫩,与芙蓉石洞有相似之处,但洁净不如芙蓉洞,故难与芙蓉石争宠。色多淡绿或黄,灰中带绿,如竹皮色。肌理常有竹纹。质有纯且含砂砾的竹头窝石,称为竹头粗石。

旗降石

产于寿山村北面之旗降山。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或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主要以色相来细分其右,品种较多,是寿山石中的一大家族。

黄旗降石

色黄如蜜蜡,根据其浓淡深浅,称为“秋葵蜜蜡“、“柑黄蜜蜡”和“蜜杨梅”等。偶见黄中带红、白各色,色界分明,是巧色石雕的首选石材之一。

红旗降石

以其色的浓、淡分为李红旗降石、橘红旗降石、玛瑙红旗降石、珊瑚红旗降石和赭红旗降石数种。颜色艳丽照人,光彩夺目。

紫旗降石

俗称紫旗石,多为紫色愈浓愈佳。也有紫色中带红、黑色花纹或小白点者,更富石韵。另有紫白相间如织锦者,称紫白锦旗降石。

彩虹旗降石

为旗降石的新品种。此石石相奇特,在黄旗降石材上环绕着红色、浓黄色等条纹,酷似彩虹绕穹,实为艳丽奇观。

银裹金旗降石

旗降石中有白皮黄心者,称银裹金旗降石。佳者,皮如白高山冻石之凝腻,心似田黄石之细润,色界分明,温柔有加。

金裹银旗降石

枇杷黄皮白心的旗降石。皮薄心实,色层分明。石质有优劣。

焓红旗降石

“焓”是福州方言,意为火烧。旗降石中,凡质粗顽,多含石英砂粒,色多灰白、黄赭,不堪雕刻者,统称为焓红石。石农为改变其质,将其埋于火堆中煅烧。石经煅后,色变鲜红,遂称焓红石。未经煅烧的粗质旗降石,时人也将其称为焓红石。

老岭石

产于高山北面约4千米处的老岭山,储量大,体积大,但质粗,多用以雕刻大件陈设品、器皿和规格化印章。

虎嘴老岭石

产于老岭山虎嘴岩。石质纯净、透明度高。色地佳者,属晶石,称“虎嘴老岭晶”石。

大山石

产于老岭之大山。产量大,石质粗,多做为耐火材料。也有少量好石,绿色或黄绿、紫绿相间者常见。其中质纯而洁净通灵者,称为“大山通”石;晶冻者称为“大山晶”石,只是较为罕见。

豆叶青石

产地近猴柴山,质温润凝腻,微透明。色多青豆绿,浓淡不一,肌理有红筋黄纹。质近老岭通石,是旗山石中的佳品。

圭背石

(又名鸡背石) 属于老岭矿脉,接近豆叶青石产地。色多绿,近青田石之封门青石。质洁净,微坚,肌理常见黄筋和白块。

九茶岩石

洞位于离高山3千米处的猴柴覃山上,石质稍松,微透明,有红、绿、黄、白、灰等色,以黄、绿常见。似高山石,但多含砂粒。肌理多有粉黄块状或象槟榔芋般的纹斑,故俗称槟榔九茶岩石。另有白中泛豆青色者,称白九茶石;肌理隐现点点如豹皮纹者,称豹皮冻石。九茶岩石储量虽多,但宜用于雕刻的极少。

连江黄石

产于高山东北的金山顶,因地界临近连江县,且色多藤黄或土黄,故称连江黄石。该石质脆,多裂纹。经油浸,色可转暗赭,裂纹也暂消失。肌里隐现不规则的网纹,或多条层纹,俗称九重纹,通灵有纹者初看颇似田黄,故石谚称“连江黄,伪田黄”。

山仔濑石

产于金山顶附近的瓦坪,邻近连江黄石产地。石质较粗,多砂,易崩,有黄、白、红、黑等色,多见黄色,易与连江黄石相混。

无头佛坑石

洞在猴柴覃山东南麓。相传洞址附近,古有女娲庙,后废。清时有位石农在此掘石时,发现一无头佛,遂以无头佛坑为此洞名。该石性坚,杂有花斑和裂纹。今老洞已不出石。

吊笕石

产于高山东北面之吊笕山。石材储量丰富,质硬,含粗砂粒。少数透明,多数不透明,色以黑为主,也有黑中带灰白,或带黄、红、白的。肌理呈黄色虎皮纹且结晶者。称为“虎皮吊笕”石、或“虎皮冻”石。

柳坪石

产于高山北面约5千米处的柳坪村。储量丰,石材大,质粗色暗,不透明,多含杂质。近年大量开采,做为耐火材料,其中偶有少量质佳者供艺术雕刻之用。如杂色有花斑者,为花柳坪石;紫红者,称柳坪紫石,质细,微透明。也有晶冻石,称柳坪晶石,但体积小,量不多。

鸡角岭石

产于吊笕山附近的鸡角岭,质坚脆,有杂质,肌理含有鸡爪纹。各色皆有,以红、黄、白多见。品质佳者,与高山石相似。

金狮峰石

洞于高山东北3千米处的金狮公山。性坚,质粗,多砂丁,多呈黄、红、灰、赭或多色相间。品质佳者似鹿目格石。近年新采之石,质益佳,有黑皮黄心及黄皮黄心者,易与田黄石混杂,唯一的区别是,其质润腻不足。

房栊岩石 (又称饭桶石)

因出产的山形酷似饭桶,故得名.产地与金狮公山相近,石质坚实微脆,间杂砂丁,红、黄、白、灰各色俱备。色黄者,似都成坑石;红紫者,似月尾紫石。

鬼洞石

产地位于房栊岩附近。质坚硬,多砂,属粗石。色有褐黄、灰白两种。产量少,能做雕刻材料的更少。

野竹桁石

石洞位于房栊岩旁。质粗劣,色有黄、白、紫、灰,肌理混杂白色块、粉白点。偶有与高山石的佳石,但不多见。

水莲花石

产于旗山附近。质粗糙,不透明。色多灰白、灰黄,或灰、黄、赭相间。肌里充满色块,纯净者极少。

水洞湾石 (又名水桶湾石)

产于旗山,近马头岗下方。肌理布满裂纹。色多黄、白、红、花红、花黄,以黄色为佳,似虎岗岩。

大洞黄石

产于旗山旁,多为粗石,质硬脆、易裂。石中常杂有散状白渣,色呈赭黄或粗黄或暗黄。品质差。

马头岗石 (又称马头艮石,俗称旗山砖)

产于旗山马头岗。质硬,不透明,多含砂丁,为旗山系粗石。色有黄、绿、灰等。

松柏岭石

洞位于寿山北面,属老岭矿脉,与旗山相邻,山坡多松柏,故名。石质坚脆,有红、青、绿、白等色。

二号矿冻石

产于寿山乡党洋村二号叶蜡石矿。在开采叶腊石时偶然获取结晶体团状冻石,质地莹洁通灵,有红、黄、白、绿等色,以黄色为最佳。

山秀园石

产于寿山乡山秀园村,与党洋二号矿相近,其质与芙蓉石相似,坚且温润,肌理多隐含粒状黄色砂丁。

汶洋石

产于汶洋村漏岭,石质相似芙蓉石,有白、红、黄色相兼,脂润腻滑。1997年新发现,1999年开采,名扬海内外。

寿山石雕和福州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是福州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大胡建的小伙伴没有理由不知道哦!

宠物猫咪品种大全及图片

赵孟頫楷书洛神赋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