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大华南玉器考古发现之旅

05-27

大华南玉器考古发现之旅

东亚大陆的玉石文化,是解开东亚文明的源头的重要密钥。

玉出萨彦岭 风流万古传

——俄罗斯玉器发展概况 作者:许洪明

(另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2016年第3期70-77页)

一、富饶的玉石资源

除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以外,世界上产玉的国家有许多。其中俄罗斯的玉石资源就相当富饶,仅就西伯利亚、远东部分的玉石矿藏而言,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富甲天下的。

整个俄罗斯玉石产地共有700处,其中600处位于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境内;全俄正在开采的国家级玉田19座,其中有16座在布里亚特。如就储藏量而言,则布里亚特共和国的玉石储量占整个俄罗斯联邦的90%。

俄罗斯玉石资源的分布、开采和利用,俄媒体发布的信息很多,笔者认为以下几条有必要知道:

1、 最初提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南部的东萨彦岭有绿色玉石的消息,是在9世纪。

2、 最初沿着东萨彦岭的鄂诺特河(река Онот)发现玉矿是在1824年。此后陆续在贝加尔湖地区的别拉亚河(白河, река Белая)、契托伊河(река Китой)流域发现玉矿。自那时起,萨彦岭的宝藏逐渐称诸于世。

3、1835年俄罗斯《矿山》杂志首次发表柯弗利津的论文《论萨彦玉》。以此为依据,沙俄政府的国家采玉司派员赴东萨彦岭的产玉区进行考察。

4、 还是在公元前17世纪的时候,东萨彦岭的玉就被运送到中国。东萨彦岭的图瓦人(唐努乌梁海人)早就小批量地进行玉石贸易。不过19世纪中叶以前,玉石主要是从中国新疆和田运送到俄罗斯的。

5、 自1851年起,有关部门对玉石矿进行了10年考察。首批提供了8吨玉石大石籽,通过水上船运和陆地驮运送往彼得宫城琢磨厂。这些大石籽虽无中国人喜爱的乳白色,但其颜色翠绿可人。1886年曾经对契托伊河, 鄂诺特河, 兀立克(Урик)河的玉石籽料进行了研究。

6、 现如今在南西伯利亚境内,开辟了4个玉田,从而将各个玉矿联结起来。他们是:西萨彦岭玉田、东萨彦岭玉田、吉丁(Джидинское)玉田、维基姆玉田。

7、除了上述地区之外,还在乌拉尔山(南乌拉尔,北乌拉尔)、雅库特、勘察加、库页岛等地发现蛇纹石玉矿,在布里亚特境内发现闪石玉矿。

8、 20世纪90年代末玉石原料基地的储量,按当时的年平均开采量计算,还能够开采80年以上。就玉石品种而言,用于制作通用装饰品的玉石占90%以上,用于制作珠宝首饰的玉石则短缺。

9、 20世纪在雅库特的亚历山大罗夫河床发现一种天蓝色玉石,后来以英国王妃戴安娜的名字命名为戴安娜石。这种玉石颜色亮丽,质地坚固,易于抛光。其制品曾在1998年全俄珠宝展览会上获奖。

10、 据估算,光是布里亚特地区所有的玉石矿藏,足够每年开采150——200吨。

11、 维基姆地区的五道坎玉矿显示(Удоканское проявление нефрита)是最有开发前景的优质玉矿。

12、 21世纪初期,东萨彦岭地区和维基姆地区的玉矿,由于不可控制的开采急剧增加,致使俄罗斯玉石储量骤减。



2014年布里亚特等产玉区终于盼来了福音——俄罗斯自然资源部正式承认玉为宝石。这意味着玉石价格飙升,“玉石美元”将同“石油美元”一样,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无疑会带来好处。不难预测,俄罗斯的玉器制作将会有突飞猛进的改进与提高。中国小巧玲珑的玉石雕刻机以及善于精雕细刻的熟练工匠甚至玉作大师很可能会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俄罗斯也有几个国内著名的,甚至世界著名的原始人部落遗址兼古玉发现地,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化圈,例如马尔塔-布列契文化、阿峰托夫文化、杰尼索夫文化、“鬼门洞”文化等等。这些地方发现的玉器更为古老,大多为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之物。现在分述如下:

1、玛尔塔是西伯利亚最著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位于现今贝加尔湖一带白河左岸伊尔库茨克州乌索里斯克区玛尔塔(Мальта)村,1928年2月7日发现。经过碳14测定,距今为14750年。很久以后又给出断代数据为24000年—25000年。1936年在安加拉河右岸距离玛尔塔20公里的下布列契(Нижний Буреть)村附近发现了原始人遗址,年代和出土物均与玛尔塔相近,所以两处合在一起,统称为玛尔塔-布列契文化。那个时代的古人类已经会用彩色石头—玉和方解石来制作装饰物。

贝加尔湖地区虽说古人类生存遗址为距今24000—25000年的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但是在俄罗斯现有报道中找不到用图片或者用考古学的语言明确地说明考古发现了什么样的玉器。有的文章说出土过玉刀、玉箭镞、玉珠,而有的只是笼而统之称作玉器。至于圜形边刃器,那是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似应为最近4000—7000年的事。

2、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阿尔泰边区北面哈卡斯(唐朝时的黠嘎斯,属安西都护府)有个村子叫小塞雅村(Малая Сыя),考古学家曾在那里发现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村落,距今33000年—34000年。这是安加拉(Ангара)河以西,阿尔泰-萨彦岭地区最古老的遗址,比著名的玛尔塔遗址还早10000年。这个小塞雅曾经出土过十分珍贵的史前文物,其中有件原始的燧石刮刀,器形不大,但颇具特色:略带S形,有圆孔,片状器物。详见下图:




按照中国古人的观点,玉乃石之美者。燧石,也属石之美者,所以也可以把这个“原始燧石刮刀”视作玉器。再者,燧石刮刀中心的圆孔,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的,可以用来穿绳,挂在颈部。于是乎,刮刀就不仅仅是工具,而成了某种饰物。

3、阿峰托夫山遗址

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左岸有个阿峰托夫山(Afontovа gora, Афонтова гора),那里是个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居住遗址群,共有4个遗址。据断代距今已有20000—17000年。现在出土物品在世界许多博物馆中展览,其中包括著名的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圣彼得堡)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

对阿峰托夫山遗址的考古考察早在1884年就开始了,迄今已过120年了。在这期间发掘了几个原始人居住地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非天然的人工制品(石器、骨器、动物和人的骨骸)。所获数据表明,人类远在15000—17000年前就已养狗。

时至今日,考古学家已经理清了8个文化层。许多事实表明,阿峰托夫山遗址与贝加尔湖畔的玛尔塔遗址相像。

阿峰托夫山考古遗址最引人入胜的是,出土器物中除了石器、骨器等工具外,有不少件器物已经明显地超脱了工具类,成了名副其实的装饰品,比如串珠、挂件等。尤其令人震撼的是,很多装饰物是玉做的,如玉环、玉璧、玉三孔器等。这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不石,玉不玉之物,使我们有似曾相识之感,它与红山文化玉器是否存在某种渊源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详见下图:


图8 安徽亳州傅庄出土的玉三孔片

4、阿尔泰边疆区杰尼索夫洞,洞长110米。

阿尔泰山是一个跨越国境的山脉,是历史古迹十分丰富的地区,例如,这里有古老的村落、高大的古墓、地下墓地、山间坑道等,这些都是考古研究和考古发掘的绝佳之地。2008年俄罗斯在考古发掘中,于中蒙俄三国交界处的俄罗斯一侧,清朝时称作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今俄罗斯阿尔泰边区索罗涅申区阿努伊河河谷杰尼索夫洞穴(Денисова Пещера)发现了北亚古人类最早的栖息地,并且在其第11文化层出土了相当精美的玉质环和坠饰等,其中尤以一件深绿色半透明的环饰,显示出现今所知东亚、北亚最早的玉器风采,其年代测定约在距今38000年—42000年,这还是最初的数据,最后的数据为距今45000年—50000年。

据报道,杰尼索夫洞及其考古发现还提供了一个情节,就是洞里居住者的文化看起来比某一阶段居住在此洞周边的尼安德特人大为进步。尼安德特人所使用的石器,明显的具有西欧(莫斯特文化)外观,而杰尼索夫洞所发现的物质文化遗物已有50000年之久,按考古学特征来判断,与具有现代体貌特征人的文化相符合。若按笔者说法可能更直白一些,即曾经在此洞居住过原始人,不是白种人,而是黄种人。在杰尼索夫洞里这个文化层中,除了发现许多石器、骨器等工具和饰物外,还有颠覆我们想象的发现,那就是两段相连的玉镯。这两段玉镯是用绿泥石岩(chloritolite, хлоритолит)制作的,宽2.7厘米,厚0.9厘米,直径7厘米。绿泥石岩取自250千米之外的阿尔泰矿山。

在火成岩中,绿泥石多是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蚀变的产物。绿泥石的物理性质通常为:比重约2.6-3.3,相对硬度约2-3,深绿色,玻璃光泽至无光泽。它是一种十分稀少的矿物,在不同的光照下能够改变颜色深浅。关于这一点,现代考古一无所知。据《中国玉文化科技人类学研究——史前玉器砂绳切割技术考》作者叶晓红、王庆仁两位专家判断,虽说绿泥石硬度较低(严格地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玉),常见石器工具均可以用来加工绿泥石,但是这件手镯重要之处在于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说,运用了专门的磨制技术及相应工具,即古人说的 “他山之石”,其中研磨、钻孔和最后的抛光都应当用了专门的工具。笔者认为言之有理。这是因为玉镯内侧明显留有类似某种车床镗孔的痕迹。这样的加工工艺只有到后来的新石器时代才广泛应用。正因为如此,有人才认为玉镯存在时间不会超过15000——20000年。

然而这两段玉镯确实是在50000年文化层中发现的。除此之外,还在这个文化层中发现了从蒙古或者后贝加尔弄到的鸵鸟蛋壳制成的串珠,这就意味着杰尼索夫洞的居住者曾经有过易货贸易,也说明其社会、精神、审美、工艺等水平都很高,远非尼安德特人所能达到的。可以说,这种高度发达的文化是属于“杰尼索夫人”,亦称“阿尔泰人”,属于黄种人北亚人种。阿尔泰人后来逐渐散居,分成三支:定居蒙古高原中西部的是突厥族群,定居大兴安岭西侧的是蒙古族群,定居黑龙江流域的是通古斯族群。





长期致力于玉器考古学研究的香港学者邓聪认为,玉器初现是心智革命,发生于东北亚旧石器时代从中期转变到晚期阶段。地理上,包括东北亚的西伯利亚南部以至蒙古和中国新疆阿尔泰一带,其中玉器原料,部分有可能釆用贝加尔湖一带的软玉矿。


玉出萨彦岭 风流万古传

——俄罗斯玉器发展概况

(作者:许洪明)

三、发展历程的停滞与消失

1、契托伊墓葬群。在安加拉河左岸距契托伊河河口下方5千米处,曾于1880—1881年发掘了24座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墓,出土器物颇多,其中包括绿玉和碧玉的玉刀、玉箭镞等。这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很大,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叶尼塞河,穿越西西伯利亚。

2、后贝加尔是指贝加尔湖东侧和南侧,那里著名的考古发现玉器有:玉斧、玉锛、玉环、玉针、玉钻、玉串珠。由于色彩亮丽、坚牢度惊人,玉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被称作“永久之石”。最为有趣和确为独一无二的出土古玉是一把27厘米长的玉刀,玉质漂亮,不透明,暗绿色,带有“满天星”黑点儿,光柔如蜡,出自斯列坚斯克市(г. Сретенск)附近石勒喀(Шилка)河上的洛美村(Ломы)。

3、贝加尔湖一带除了有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外,还有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那里发现的玉器以及所反映出的玉文化,与现今中国东北境内相比,有出奇的一致之处。请看下图:



3、滨海地区“鬼门洞”( Chertovy Vorota)遗址出土玉器

1983年俄罗斯考古工作者公布沿海地区“鬼门洞”洞穴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玦饰,共存的组合包括打制石镞、石叶石镞、端刮削器、箭柄研磨器、石斧和骨枪等,还出土压印菱格纹、篦纹为特色的陶器群。有关该遗址出土的玉器,最近川崎保介绍,有匕形器、弯条形器、玦饰、璧形饰、管珠等。在断代上,据遗址居住面出土木炭测定,公元前4855年(误差42年)、公元前4605年(误差46年),即大约距今6500—7000年前,属新石器时代文化。然而,最近俄罗斯Kuzentsov指出,“鬼门洞”洞穴内可能包涵了Rudnaya 文化和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青铜器时代文化三个不同时期的堆积。因此,“鬼门洞”洞穴出土玉器的组合及时代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的确认。




4、 在俄罗斯的马里埃尔(Марий Эл)境内维特卢加 (Ветлуга) 河口一带的一个沙丘中,人们收集到为数不少的亚洲游牧民族某个时代遗留下来的工具和装饰品。据说这是3500年前从南西伯利亚来到伏尔加河流域的民族,其冶金和军事都高度发达。这些外来的骑兵队,用青铜矛和青铜斧给伏尔加河及其支流流域的原住民带来了灾难。这些游牧部落的骑士们向西越走越远,留下的只有阵亡将士的坟墓。这些亚洲人墓穴中随葬的矛、刀、弓箭等物使当今的武器库藏品内容大为丰富。有时,随葬物中还有一些装饰品,例如玉环、玉璧之类。时至今日,俄罗斯的考古学家们尽人皆知的是:奥卡河和卡马河两岸所发现的此类玉器计有50件之多。维特卢吉河两岸发现的这些玉器,不仅仅是青铜器时代的玉雕杰作,而且还是马里境内非常事件的证物。

那么,3500年前是谁的骑兵队来到伏尔加河流域并且遗留下来这些玉器?难道与中国商代的武丁、妇好或者其祖上的西征有关?看来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和俄罗斯的古代史。

5、据报道,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贝加尔湖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安加拉河河谷的伊萨阔夫遗址,断代为公元前4000年末。出土的玉器有妇女干活用的玉刀。

6、1934——1939年在贝加尔湖畔安加拉河左岸伊尔库茨克市郊对公元前1800—1300年青铜器时代的格拉兹阔夫文化(Глазков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曾在诸多出土器物中找到一只碧玉斧。此外还发现有玉质的装饰品。俄专家认为该文化圈同东方沿海地区有交往和易货,其居民为埃文基(中国称鄂温克)人和尤卡基尔人。

7、2003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考古学家在郊区一个普通的村庄的远古遗址中有了非同寻常的考古发现。出土的发现物中有玉项链、“象征太阳和月亮的玉器”(笔者猜测是玉璧、玉环之类),有的玉容器被敲掉了底——当地迄今仍保留的毁器葬俗。据专家断代,该遗址至今已有2500年了。按我们的理解,那正是中国历史上战-汉相接的阶段,即从战国末期——秦——西汉初期。试想战-汉时期中国的先民便已居住并生活在伯力一带,并以玉项链和玉璧随葬,可见古代玉文化传播之远。

8、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省份——下果洛德州(Нижегоро́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有个谢伊马(Сейма)村,在其东南几公里之处的古墓,曾发掘出土若干件距今3500年至3200年前(相当于我国商朝)的青铜容器碎片,以及刀剑之类兵器。令人意想不到的还有几件玉器(乳白色或浅绿色)和琥珀珠子。而玉和琥珀当地都不产。这说明在此地生活过的居民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同其他地区的居民进行往来和交易的。

9、在哈萨克斯坦的楚河河谷(Чуйская долина)和古城遗址曾经发掘出几枚青白玉的圆角方形有孔挂件,上面刻有网纹十字架,恐与宗教有关。据断代,为公元10-11世纪(相当于我国北宋)之物。



另外,14世纪(相当于中国明朝)时成吉思汗的后人铁木尔大帝的玉琯,据说是用大块的碧玉制作的。玉琯安葬在现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撒马尔罕。这是举世皆知的事了。然而以上两件事已经与现在的中国和俄罗斯没有直接关系了。

10、2013年夏天,在远东库页岛北部发现2300—2500年前铁器时代早期的礼器——边缘磨薄了的玉璧。玉璧呈绿色,中心开有直径为5厘米的孔。据专家称,玉璧不是用铁器制作的,中孔似应为骨头管钻出来的。抛开俄罗斯发布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那就是杨伯达先生所说的“圜形刃边器”。


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而“玉石之路”就是“丝绸之路”的前身,有着3000 多年的历史。它比起“丝绸之路”提早了1000 多年,这也再一次证明了我国边疆和中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玉器。

香港中文大学、著名玉文化研究专家邓聪说,很多日本学者都相信,在绳文时代,日本作为孤立的岛屿未与外界交流,他们不认为那里出现的史前玉玦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而是各自产生的,然而,继中国北方兴隆洼文化地区在8000多年前出现玉玦后,日本在1000多年后出现了同样的器物,中国长江流域也在1000多年后产生了同样的玉玦,俄罗斯北纬50度左右也有玉玦出现,看来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分别出现相同质地、形状和雕工的器物,从而佐证了玉玦起源“一元论”的说法,即中国东北兴隆洼产生玉玦后,逐渐向东亚大陆其它地区传播。

俄罗斯无论是其欧洲部分,还是亚洲的西伯利亚和远东,首先是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原始社会时期便生产各式玉工具,但其玉器生产在奴隶社会逐步停顿失传。当中华民族进入青铜器时代之后,玉器的制作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而俄罗斯呢,玉器发展停滞不前,甚至销声匿迹。除了工具类的玉刀、玉斧,或是武器类的玉箭镞外,装饰品只有玉珠等简单的小玉件,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玉器。即使偶尔发现一些玉璧、玉环之类,考察起来也都是由红山文化地区传播所致,或者发现地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先人祖居之地。只是到了近代,尤其是相当于中国清朝晚期,受中国玉文化的影响,俄罗斯的玉器制作才首先在宫廷中令人意想不到地迅速发展起来。

清朝晚期,受中国玉文化的影响,俄罗斯的玉器制作才首先在宫廷中令人意想不到地迅速发展起来。(待续)

==========================

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邓聪教授苏州透露,从目前考古实证研究来看,世界范围内人类最早使用的玉器——东亚玉器的年代,可能出现于距今4万年左右。此前,考古界一般认为玉器最早出现在距今1万年前后。


邓聪提出,东亚玉器的出现很可能与现代智人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玉器也是现代智人现代行为的一种表现,这种现代行为是一种前所未有创新的象征性能力的表现,而玉器就是这种象征性的载体。

“从欧亚大陆考古考察,我们估计中国最早的玉器今后可能从新疆北部以至内蒙古一带可能有所发现。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的玉器传统,也是在上述所说这种4万年左右玉文化体系中孕育而生的”。这位长期致力于玉器考古学研究的香港学者认为,玉器初现是心智革命,发生于东北亚旧石器时代从中期转变到晚期阶段,约在距今4万至3万年间。地理上,包括东北亚洲的西伯利亚南部以至蒙古和中国新疆阿尔泰一带,其中玉器原料,部分有可能釆用贝加尔湖一带的软玉矿。

据介绍,在中国,上世纪30年代北京周口店上洞发掘出土有大量距今2万年前后的玉石珠及坠饰和穿孔牙坠、有孔贝壳及鱼脊椎骨饰,这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出土人体饰物最丰富的地点,也是目前考古发现上中国最早的玉器相关的遗存实证。

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最早的玉器出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辽宁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中,这两处遗址的时代距今均为7000-8000年,共出土玉玦等玉器数十件(图一)。


这些玉器色泽纯正,磨制光滑,经鉴定,其玉料大多数是透闪石,有的是阳起石。从玉器形制之奇巧、工艺之精美、选料之准确来分析,当时的玉器制作和使用已比较发达。

在兴隆洼文化和查海文化所分布的辽河流域,玉器制作业最发达的时期是距今5500年的红山文化时代,而兴隆洼文化和查海文化则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的源头,因此也可以把兴隆洼和查海遗址中出土的玉器看作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渊源。

但兴隆洼文化和查海文化玉器并非是这一地区最初的原始玉器,因为在它们的玉器上所表现的进步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从时代上来看,这一地区还未发现距今1万年至8000年之间的古代遗址,而人类恰恰就是在这个时期跨入了文明新时代

在南方的江浙一带,最古老的原始文化是浙江余杭县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玉璜、玉玦、玉管和玉珠等玉饰品(图二)。

中国出土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玉器。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但中国玉器的起源,应当比这更早。玉器脱胎于石器的母体,远远超越了石器。最初只是小玉块钻一孔用作垂饰,或象磨制石器一样,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纹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比较大,比较复杂,可算做工艺品。以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加工玉石器的技术是相同的。

制石技术由打制发展到磨制,经历了数千年,制玉技术大致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二者在使用技术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实用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术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复杂。玉器不仅要求光洁度比石器高,有的还要镌刻各种花纹图案,这是出于人们审美的需要,是非实用的艺术装饰。这在玉石器上很少见。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课题,它关系到国家的起源。良渚城 柱形玉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墙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明至少诞生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在中国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

考古人员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万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遗址的核心区域被发现。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等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同时代中国最大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发现的,可称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

年文明史的圣地。


除中国外,世界上还有两个地方以玉器工艺闻名,即中美洲和新西兰。


中美洲的印第安人善于琢治玉器,其琢玉史自公元前21世纪末至公元16世纪,长达3600余年。印第安的古文化有奥尔梅克文化和玛雅文化等,分布在今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西部。奥尔梅克文化(公元前1000一公元前300年)的主要玉制品有玉斧、装饰品和玉人面(图三)等。

奥尔梅克文化(公元前1000一公元前300年)的主要玉制品有玉斧、装饰品和玉人面(图三)等。



图三


玛雅文化是中美洲最主要的古代文化,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形成,直到16世纪被西班牙殖民者毁灭。


玛雅文化琢玉比较发达,精晶多数出于墓葬中,有覆盖死者头部、用碧玉制成的玉质面具以及佩于头、耳、项、胸、腕与踝上部等处的玉饰。


玛雅有一些用玉习俗与古代中国近似,如死者口中的含玉和脸部的玉覆面,特别是太阳金字塔中的神像壁画与中国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神人兽面像很相似,其意义可能也有相似之处。



新西兰玉器是指毛利族人用绿色彩石雕刻的制品。

毛利族原来居住于波利尼亚群岛,10世纪迁居到新西兰岛,直到19世纪前半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主要雕刻制品有神像、首饰和斧等(图四),所使用的深绿色彩石硬度仅有摩氏3度左右,因此雕刻技艺十分简单。


这两处所产玉器无论在造型、纹饰上,还是在延续时间和使用数量上,都远逊于中国古代玉器,所以中国制玉工艺在世界琢玉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大溪文化玉器——史前长江文明
大溪(黛溪)文化遗址位于瞿塘峡东口,大宁河宽谷岸旁的大溪镇,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郭沫若把其称之为'大溪文化'。属于重庆市巫山县的大溪镇,镇西有一条溪河,注入长江。因其水色如黛,名曰黛溪。黛溪汛期时水势浩浩,因而又名大溪。该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属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的萌芽阶段,是中国著名的原始社会古文化遗址之一。大溪文化玉器是长江流域继河姆渡玉器、马家滨文化玉器之后,来自中国北方的玉器文明向长江中西部的传播和发展。


大溪文化是长江中游三峡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文化,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包括四川省巫山县瞿塘峡南侧的大溪遗址,以及湖南、湖北的10多处遗址。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普遍涂上红衣,盛行圆形、长方形、新月形等戳印纹,纹饰多为红陶黑彩,如口索纹、横人字形纹、条带纹和漩涡纹,主要器形有釜、壶、斜沿罐、小口直领罐、盆、豆、钵、圈足碗、筒形瓶、曲腹杯等。石器中有一种两侧磨刃对称的圭形石凿,非常特别,也有石斧、石锛、石刀等。大溪文化的房屋多为红烧土和竹材制成。大溪居民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遗址中发现大量稻壳标本。


大溪文化 玉璜。长7、宽2.7、厚0.65厘米。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2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浅灰白,体扁薄,底平,两端上翘,转折明显,端部各有一圆形小孔,为桯钻对钻而成,起穿系佩挂的作用。这是长江史前玉璜的古老品种之一:桥式玉璜。


玉璜。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距今约6500-5300年)长9厘米 ,重庆市巫山大溪出土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玉质灰白色,局部有土沁,水沁呈鸡骨白。器呈半环形,璜两端均有喇叭形钻孔。这也是长江史前玉璜的古老品种之一:断环式玉璜。外形为圆环的一段,截面也是圆形,并且多以玛瑙制作。


大溪文化 玉璜。长8.4、厚0.6厘米。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42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浅黄色,半透明,扁体,近弧形,两端上折,并各有一小圆孔,出土时已短裂,在断裂处有二个缀补孔。



大溪文化 玉璜。长7.3、宽4.2、厚0.3厘米。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2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青色,间有灰白色斜向纹理,半圆形,体扁平,光素无纹,两端各有一圆形小孔,单面桯钻孔,可供穿系佩饰用,通体抛光。这是长江流域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半璧形玉璜,也是后来良渚玉璜的祖型之一。


玉璜 巫山大溪遗址出土,极品。 四川省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约公元的4000-3100年)长径11.7厘米。碧玉,浅绿色,半环形,两侧上端有穿孔,外弧侧端有浅齿牙。璜是新石器时代比较常见的一种装饰品,一般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溪遗址也出土有数十件,有时还有成组的发现。往往出土在墓葬中人体的颈下或胸部,应是一种用于穿系佩戴的饰品。这种优美的半壁形有齿玉璜后来亦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在安徽凌家滩遗址、江苏江淮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和崧泽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


大溪文化 玉璜。残长6.7、宽4.4、厚0.4厘米。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53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绿色,半透明,有褐色沁斑,扁薄体,璜外缘尖利呈刃状,一端有一孔,应为穿挂佩饰用,此器已残断,断面附近钻二小孔,为缀补孔。


大溪文化 玉环。直径11.2、孔径6.4、厚0.65厘米。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53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灰白色,器表有褐色沁斑,体扁薄,圆形,内穿较大,断面呈窄长方形,一面刻有弯月形凹槽一个,通体抛光。


大溪文化 玉环。直径9.8、孔径5.6、厚0.8厘米。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70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墨绿色,有黄褐色,白色沁斑,体扁薄,圆形,内穿略小。断面呈窄长方形,其中一面的内缘,凿有三个草叶状凹槽,呈顺时针涡纹形,外缘有小玦褐色浸蚀,琢磨光洁,此器出土时已残断。


大溪文化 玉玦。直径5.1、厚0.55厘米。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50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绿色,间有白色条纹,体扁圆,断面呈长方形,缺口线略曲。光素无纹。


玉佩。长5.4,宽1.4厘米。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距今约6500-5300年)重庆市巫山大溪遗址出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大溪文化装饰用玉,玉质青色,顶端钻孔磕缺,体扁平。器表光素无纹,磨制光滑。



大溪文化,玉玦。直径7㎝。厚0.5㎝。重庆巫山大溪遗址37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浅青白色,透明,有褐色纹理。体扁薄,圆形,断面呈椭圆形,出土时已残断,断面附近有对面穿缀补孔。


大溪文化 轮形玉饰。直径1.8、厚0.65厘米。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66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黑色。器近圆形,轮面有凹槽,凹槽及内面有琢刮痕,中央有一穿孔。中间与轮面间有三个辐条形连接。


大溪文化 龟形玉佩。长6.1、高2.1、厚0.8厘米。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76号墓出土,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黑色,片状,两面均琢出龟头与龟身的形状,龟嘴微张,以小坑点表示鼻与眼睛,短颈,弓背,腹平,背部顶上有四道锯齿状刻槽,以表示龟甲,背与腹间有一窄长形孔,可能为系挂用,其中一面腹部阴刻“△”形和一竖线,另一面凿有一小圆坑,嘴部底侧琢有一长条形凹面。


大溪文化玉人形圆雕。高6.8、最宽3.5、最厚3厘米。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遗址,现藏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黑色,立体圆雕。一大一小二人,作背负状,上、下肢比例失调,前面大人双手叉于腿上,作半蹲状,后面小人头枕大人右肩,向前瞭望;其胸及臀贴于大人后背,腰腹则向后弓,与大人后背间形成一椭圆形孔,五官仅具大意,大人面部琢有两坑点分别表示眼睛,小人面部则有三坑点分别表示眼睛,嘴,其鼻梁亦略突起。


人面形玉佩。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距今约6500-5300年)。6×3.6×1厘米。重庆市巫山大溪遗址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 。椭圆形,上有两穿,中部两面各雕一人面形。这是大溪文化仅有的一件,同时也是大溪文化的名片。


玉玦。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距今约6500-5300年)径4.5厘米。重庆市巫山大溪遗址出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大溪文化装饰用玉。玉质黄色,扁平圆环形,中部断为两截,共有四个喇叭形钻孔。


大溪文化齿边玉璜,长15㎝厚0.4㎝。


玉环巫山大溪遗址出土 四川省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约公元前4000-3100年)直径8.5厘米。碧玉,深绿色,环状,横截面呈方形,可能为戴在腕部的装饰品。


玉玦 巫山大溪遗址出土 四川省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约公元前4000-3100年)直径4.8厘米。碧玉,牙黄色,圆形,对钻孔,上端有缺;是新石器时代比较常见的一种装饰品,仅在大溪遗址中就出土数十件。一般均发现在尸骨的耳旁,可知是悬垂耳部的饰品。


大溪文化,玉璜。重庆巫山大溪遗址101号墓出土。


玉玦 重庆巫山大溪遗址107号墓出土。


玉璜。大溪文化。重庆巫山大溪105号墓出土。


玉璜。大溪文化。重庆巫山大溪181号墓出土。本博以为,严格地说这不是璜,应是一种耳饰,多见于河姆渡遗址。这也说明,长江上游的玉器文明来自下游的河姆渡地区,向西传播。


大溪文化,穿孔石钺。长14.7㎝,刃宽13㎝,厚1.1㎝。重庆巫山古城(原县人民医院)遗址发掘出土。




大溪文化 玉刀 长23.5,宽8.6,厚0.3厘米。湖北省松滋市桂花树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灰褐色,有白色沁斑,刃部较宽,并呈弧形,上部有一个双面对穿的小圆孔。


白纹石钺。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石器,高19.8厘米,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县桂花树遗址出土。以青色大理石为原料,经磨制、钻孔而成。中上部的圆孔用于安装木柄。该文物现藏于湖北省荆州博物馆。


石杵。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距今约6500-5300年)。长14.5厘米。湖北长阳西寺坪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大溪文化。玉环,湖北荆门龙王山墓地10号墓出土。


大溪文化。玉环,湖北荆门龙王山墓地10号墓出土。


大溪文化。玉璜。湖北荆门龙王山墓地出土。


大溪文化。玉璜。湖北荆门龙王山墓地出土。


玉玦 宜昌中堡岛遗址出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约公元前4000-3100年)左:长径3.6、短径3厘米。呈椭圆形。肉红色。通体抛光,孔系两面对钻。右:直径3.8厘米。青白色,有沁。两面对钻孔。


玉璜 宜昌白狮湾墓葬出土 湖北省文物考占研究所藏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3000-2500午)碧玉,半环形,因土沁而呈黄白色, 长径10.7厘米,上端内侧有穿孔,用于穿系佩戴。中邮有因断裂修复形成的两组锔孔,表明当时的使用者十分珍视这件器物。本博曾说过长江史前玉器文明最大的特色在于玉璜。玉玦、玉环、玉璧等均来自兴隆洼→河姆渡。而各式玉璜则是长江古人类的自创,所以6000~5000年前长江史前玉文化就是玉璜文化。当然,它的文化内核仍然来自北方。这种璜,产生6000年前,但是它却一举奠定了后来中原玉器的奇葩——周代玉璜的基础。


石镯 宜昌白狮湾墓葬出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3000-2500年)直径8.7厘米。黑色,圆形,横截面呈长方形。出土时佩戴在右腕部。


石镯 宜昌白狮湾墓葬出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3000-2500年)直径8.7厘米。黑色,圆形,横截面呈长方形。出土时佩戴在右腕部。


石镯 宜昌白狮湾墓葬出土 湖北省文物考占研究所藏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3000-2500年)直径9.6厘米。门色,圆形,横截面外弧内直。出土时佩戴在左腕部。


玉璜 宜昌中堡岛遗址出土 宜昌市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3000 2500年)上:残长7.4、宽1.2厘米。青白色。残环形,横截面呈椭圆形,两端有对钻的系孔,通体抛光。下:长9.8、宽1.3厘米。青白色。残环形,两端扁薄,中部略凸,,横截面呈椭圆形,两端有对钻的系孔,通体抛光。


玉璜 宜昌中堡岛遗址出土 宜昌市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约公元前3000? 2500年)上:长6.8、宽1.7厘米。青白色。残壁形,横截面呈扁方形,两端有对钻的系孔。中:长11.4、宽1.2厘米。青白色。鞍桥形,横截面呈椭圆形,两端有对钻的系孔。下:长12.1、宽2厘米。青白色。残环形,横截面呈椭圆形,两端有对钻的系孔。大溪文化发端于长江三峡,湖北西部的宜昌、荆州等地区与之为邻,所以也有大量大溪文化玉器出土。后来在江汉平原,大溪文化演变为屈家岭文化,最后又进一步演变为石家河文化,这样就形成了湖北地区史前玉器文明的完整系列。


城头山古城址占地18.7公顷(280.5亩)。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6500年至7000年。约在65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人们开始在城头山掘壕沟,筑城墙。从此,人们在此城居住2000多年,历经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几个历史时期,直至石家河文化中期(距今约4000年),古城才被废弃。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地处澧阳平原中部、史前遗址分布最密集的澧水北岸,座落在湖南省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境内。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距澧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占地面积18.7公顷,位于东经110°40′,北纬29°42′,地处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境内,是国际知名的“中国第一古城”。


城头山遗址M678号墓玛瑙璜出土情状。据有关资料介绍,墓主人戴着这一副玉璜已沉睡了5800年。城头山人被有关媒体猜测是“燧人氏”,这是因为当地有一地名与“燧”字有关。不过本博认为不妥,天真的猜字游戏,不可用于考古。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但这个时间不应在这么晚,否则,中国古人在上万年前烧制的陶器,用的是“天火”呢?还是人工钻取的火?湖南是炎帝族的老家,也是炎帝最后的归宿地,所以不是燧人氏,因为燧人氏太古老了,最少在一万多至两万年前。


大溪文化 玛瑙璜。长9-10厘米。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古城址678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对,淡黄色,两器均呈弧形,剖面作椭圆,两端各有一对穿圆孔,通体光素,磨制光洁。


城头山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


大溪文化 玉玦。长径2.5,短径1.9,中孔径0.6厘米。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古城址678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白色,玉质受沁有黄色斑玦,器略呈椭圆形,如环而有一缺口,缺口不平,断面作椭圆形,上一侧有0.25厘米小孔,通体光素无纹,制作较粗糙。


大溪文化 玉玦。直径2.7,中孔径1.3厘米。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古城址678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淡黄色,扁平圆环形,环上方切割成缺环,通体磨光,制作精良。


大溪文化 玉环。直径7厘米。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古城址678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质受沁呈鸡骨白色,扁平圆环形,内外边圆,中有单钻大圆孔,边上留有切割痕。


大溪文化 绿松石坠。长2.5,宽0.8厘米。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城头山出土,现藏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绿色。器呈长条形,一端细,一端粗,细端上有一穿孔,一侧保留明显切割痕迹。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环。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矛。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凿。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镞。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环。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斧。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刀。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锛。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钺。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钺。


城头山遗址出土石钺。



石钺。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19厘米、宽15.5厘米。澧县车溪乡城头山城址出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武器。演化为象征权力的礼器。 这些标准的“凤”字形的钺,让我们清楚了良渚石钺和玉钺最初的灵感来自哪里。


玉璜,大溪文化。长15厘米,厚0.3厘米。湖南省华容县三封乡毛家村113号墓出土,岳阳市博物馆藏。



玉镯,大溪文化。长7.5厘米,厚0.6厘米。湖南省华容县三封乡毛家村104号墓出土,岳阳市博物馆藏。


玛瑙璜。 (图1)长19厘米,宽1.9厘米,厚1.4厘米。圆管状,弓形,两端各有一斜穿孔,璜体光润,质地晶莹,有几处土黄色沁,内含明显丝絮带状玦体,稍磨损,较通透。(图2)长11.8厘米,宽1.4厘米,厚1厘米。扁圆状,两端有孔,色泽润白,微透,一端土沁现象明显。(图3)长11.5厘米,宽1.8厘米,厚1厘米。扁圆月牙状,有两处较明显的土沁现象,较通透。 前三件1997年益阳李昌港乡麻绒塘村大溪文化遗址出土。玛瑙璜(图4)长17厘米,宽1.5厘米,厚1厘米。扁圆状,弓形,弧度较小,两端穿孔较明显。白色,质感厚实,微透,有裂纹。1976年益阳农机修配厂工地出土。


玛瑙璜(图5)长14厘米。璜体圆管形,弓状,两端有一斜孔,其中一端穿孔已破,微透,有土沁现象。1976年益阳农机修配厂工地出土。玛瑙璜(图6)长14.5厘米,宽6.3厘米。璜体呈月牙形,璜身中段为圆柱状,两头扁平,表面较光洁。1986年益阳市茶盘洲农场大溪文化遗址出土。



玛瑙笄(图7)长17.5厘米,直径1.2厘米。呈柱形,笄身上粗下细,下端呈锥状,通身光素无纹,润白透亮,质感好,器形简单古朴,具有早期玉笄特征。1989年益阳茶盘洲农场玉竹出土。玛瑙玦(图8)外径4.5厘米,内径2.5厘米,厚0.3厘米。圆环形,色泽润白,表面光洁,接近口处有一端呈暗红色,整个身线条流畅饱满,造型规整,给人以圆润简约之感,体现了早期先民们的审美意识。这件与江淮地区北阴阳营文化出土玛瑙极为相似,也可能来源于长江下游地区。1989年益阳茶盘洲农场玉竹出土。梯形玉玦(图9)长3厘米,宽0.5厘米,厚0.5厘米。呈梯形。青玉质,间有杂质,中间有一不规整圆孔与下底断口相连,表面光滑透亮,光素无纹,形制不太规正,给人以自然古朴的感觉。口太大,不太可能作为耳饰,应是作为佩饰使用。 1989年益阳茶盘洲农场玉竹出土。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上层文化(大溪文化)M26号墓(女性)出土玉玦、玉璜。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上层文化(大溪文化)M27号墓(男性)出土玉钺。

大溪文化玉器评述

关于大溪文化的年代,说法很多,一般认为大溪文化的年代在距今6400年至5300年以前。七千二百多年以前,来自中国东北的兴隆洼玉器渡海南下登陆于浙江省河姆渡地区,随后又向北扩散形成马家滨文化玉器。六千四百多年以前,马家滨文化玉器溯长江向西传播又摧生了大溪文化玉器的成长和发育。如果说河姆渡文化玉器、马家滨文化玉器是长江玉器文明的萌芽期,那么大溪文化玉器则是长江史前玉器文明的成长期,这时的南方玉器,与北方的红山文化玉器是同步发展的,但是却形成了各自的、完全不同的风格。可以说,当红山文化玉器产生勾云形玉佩的时候,长江流域正好发育出玉璜这个品种,它们的形态是那么不同,而寓意却是相似的,为什么呢?因为北方玉器的南传,同时也带来了北方的宗教。大溪文化玉器在长江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着极大和持久的影响力。在江汉平原和长江中部地区,大溪文化玉器分别发育出屈家岭文化玉器、石家河文化玉器,在江淮地区又分别发育出凌家滩文化玉器、薛家岗文化玉器、北阴阳营文化玉器,在长江下游及太湖地区,分别发育出崧泽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

凌家滩文化玉器,见证了大溪文化玉器发展的巅峰时代,所以所有大溪文化玉器特别是玉璜的品种,都可以在凌家滩文化玉器中找到。大溪文化玉璜组佩,最多一套不过四件,而在凌家滩,最大的一套玉璜组佩多达三十九件。炎帝的南方部落联盟,是在长江流域形成的,在长江流域,原本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族群,他们之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水稻的种植。玉器文明和她所附带的宗教的传入,促使这些部落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部落联盟,为了追逐肥美的土地,这个部落联盟以极快的速度扩张。由川东三峡地区、湖北省西南部、湖南省北部,迅速达到浙江省北部、江苏省南部、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江淮平原、苏皖平原,所有这些地区,在不到一千年时间内,均留下了大溪文化玉器的踪迹。五千多年以前,五帝时代的早期,唯有南方炎帝,才有可能具备这样的实力和影响力。然而在距今5300年之后,大溪文化、凌家滩文化同时终止了。稍早几百年,炎帝的势力已扩张到了河南省东南部和山东半岛,然后来自黄河流域的黄帝集团,阻止了炎帝集团进一步向北扩张。5600年前,炎帝的大本营移驻安徽巢湖南部的含山县,又过了三百年,炎帝集团的残部退回湖南,至此炎帝成为了一个遥远的传说。5300年前,长江流域一个新的玉器文明悄然兴起,这就是历时一千一百年的良渚玉器文明,这时的南方玉器文明,又加入了大汶口文化的因素,玉琮、玉锥玉器明显带有大汶口中晚期文化的特征,但是玉璜却是对大溪文化的继承。因此我们说,来自山东的少昊文化,击退了大溪文化的扩张,但同时也吸收了大溪文化的营养。良渚文明没落之后,长江流域最后的史前玉器文明其亮点在石家河文化玉器,但是石家河文化玉器,明显带着少昊后期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以及红山文化的特征,璜还是有的,而且异常地精美,龙和凤也是有的,蝉也极多,但最显著的是鹰和虎,鹰代表少昊,虎代表少昊族的一个分支。传说少昊氏有“四叔”,名曰重、该、修、熙。重为东方之神“句芒”,是春天之神,他是一只人面鸟。该为西方之神“蓐收”,是秋收之神,同是也是刑神,他是一只白虎。修和熙是一对水神,也是北方之神,当为龟与蛇也。传说虞夏之际,少昊氏之后皋陶佐大禹治水,执法甚严,铁面无私,是为中国司法之祖。大禹娶皋陶家族涂山氏女为妻,借此结为政治同盟,故太史公曰:夏后以涂山氏兴也。皋陶既能执法,当为“蓐收”之职也,其部落图腾即为虎,也就是传说中的远古部落“虎方”。“虎方”活动于长江中部湖南以及江汉平原,创造了著名的石家河文化。石家河文化的虎,最后回到了大溪文化的老家三峡地区。在夏代初期,夏后氏的同盟、少昊氏的后代涂山氏或者陶皋之子伯益部被封于巴国,巴国崇拜白虎,就在重庆。

================================

安徽省凌家滩出土的玉器
2017-12-28 13:10石器时代
/遗址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聚落遗址内,包括居址、墓地、祭坛、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同时,发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由此推断,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凌家滩墓地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为丰富,雕琢精湛,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其他古文化遗址不能比拟的,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科学和美学艺术价值。器形主要分以下几类:工具、武器类:主要是缺乏实用功能的斧、钺、戈,应是礼仪用器。装饰品类:主要是穿戴谯身上起装饰作用的镯、璜、环、块、璧、双连璧、管、珠,以及形制较为特剃的宝塔形饰、扣形饰、喇叭形饰、月牙形饰、菌形饰、冠形饰;动物或人物形象类:主要有猪、龟、龙、风鸟、鹰、兔、立姿人像和坐姿人像几类,数量很少;其他类:形制较为特殊。如玉版、三角形玉片、玉勺等。此外,凌家滩玉器钻孔技术也令人称奇,有的孔径仅有0.15毫米,可谓是细如发丝,这种技术就在现在恐怕也不易做到。



从出土的玉器看,凌家滩玉器的选料、设计、磨制、钻孔、雕刻、抛光等工艺技术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其凌家滩玉器(14张)中有不少玉器经过测试,其硬度都达到或超过7°,有的孔眼直径只有0.15毫米,而且所有的钻孔的磨擦痕都十分规整、平行,而不是交错的乱痕。显然,考古界从前普遍认为竹管钻或骨头钻孔,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凌家滩的先民们是如何创造出这样奇迹的?带着这样的疑问,2002年3月,张敬国和台湾古玉研究专家陈启贤先生独辟蹊径,专从古玉制作时遗留的微痕上去探索各种历史信息、寻找历史答案。他们利用当今先进的偏光立体显微镜对凌家滩玉器进行微痕观察和测试,在50倍的显微镜下,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管钻时的玉芯至今尚留在孔内,经测量,该玉芯的直径只有0.15毫米,由此推断:当时钻这个玉芯的管钻直径加水和琢玉砂在一起,最大直径不超过0.17毫米,比人的头发还细。



凌家滩玉器的钻孔实物提供了一个最新的信息:金属。结合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厚大的甘锅片,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凌家滩在5300年前可能已拥用了金属冶炼技术,否则是无法达到上述钻孔效果的。如果这一推测得到证实的话,那么说明我国早在殷商青铜时代以前,就已出现了冶炼技术和金属工具。这将改写我国冶金技术史和工具制造史,并对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原有结论产生极大冲击,使我们对中国文明史的认识上延几千年。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大批精美玉器,有别于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表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华玉器文明。其中刻有原始八卦图的长方形玉片和腹部刻有圆圈纹和八角星纹的玉鹰,最能体现先民的原始思想。玉龙造型完美,刀法简练,栩栩如生,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是中国考古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一条玉龙。出土的石钻,是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重大发现之一。遗址中祭坛和红烧土遗迹的发现,也是安徽江淮地区巢湖流域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说明凌家滩遗址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中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凌家滩遗址的文化特征和性质表明了它是巢湖流域一支相对独立发展的考古学文化。同时表明巢湖流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有别于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表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华玉器文明。






























=============================

中国考古发现玉器最早、最多的九大遗址(2)之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最典型的玉器遗存是玉猪龙
这是我准备写的中国最早、最多玉器出土的9大遗址,前面六个遗址文化在新石器时代(也叫史前文化),最后面三处遗址(山西陶寺、河南二里头和河南安阳殷墟),已经不在新石器时代的范畴了,这九大遗址文化包括:
1.贾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a88680102xa0q.html

2.红山
3.凌家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a88680102xa32.html

4.良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a88680102xa5j.html

5.石家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a88680102xabl.html

6.石峁古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a88680102xabr.html

7.陶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a88680102xae7.html

8.二里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a88680102xaxj.html

9.殷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a88680102xayh.html


大家都知道,进入2016年,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包括玉器在内各种遗物美不胜收,很多堪称惊世绝伦,但不作为本文的重点,因为其时代与我要表达的九大遗址相比,年代太晚了,比我要介绍的陶寺、二里头和殷墟,还要晚上很多很多年呢,在此,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史前”...
“史前”是什么意思?中国人和洋人的概念不一样,洋人把耶稣诞生日(公元元年)之前的历史叫“史前”;而中国则把夏朝建立之前的中国历史叫“史前”。这相差2000年还要多,也就是说,中国人所讲的史前是公元元年之前大约2100年之前的事情了,所以各位看官,当你有机会跟洋人讨论历史时,务必先把这件事与洋人讲清楚了,确保大家要基于一个相同的时间坐标系讨论问题,否则,洋人会很晕,估计他们掰着脚趾头也想不明白中国史前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听大人们貌似说过:中国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年前看洛阳;五千年看淮阳,随着考古进展,5000年淮阳的建城史,估计要让位于湖南这个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小地方了。
湖南省澧县的城头山遗址,目前的考古发现从距今6000年前就开始筑成,一共有四次大规模的筑成,城门、环绕的护城河,最基本的安全设施一应俱全,现存的夯土城墙宽度还有30多米,大家想想看,6000年前,那是何等的壮观啊,所以,城头山遗址被考古学界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城池,但是没有看到发现有玉器,所以,也不列在本文之中。
这九大玉器考古发现,是我这几年学习史前文化和考古时,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当然,或许还有遗漏,我尝试来给大家做一个汇报,OK,书归正传。
2.红山文化
刚开始学习红山文化时,有一件事我很诧异,在我的印象中,红山文化所在的地区,一直是草原民族的地盘,可是没想到,在草原民族强盛之前的许多许多年,那嘎达竟然是旱作农业和玉器出现很早的地区。



红山文化位于辽西和蒙东南的赤峰一带,周围有西拉沐沦河、大凌河和老哈河,最南延伸到燕山甚至河北省的阳原泥河湾文化的末期。
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1921年,是有一个叫“鸟居龙藏”的小日本发现的,我讨厌小日本,所以并不感谢小日本发现了这个,或许我还要更加的痛恨他们,因为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那时候的小日本早已有了侵占中国的野心,他们派学者来中国,基本上都是为了制定侵略中国的计划有关,尤其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红山文化真正具有代表意义的发现者,第一个是1930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第二个是我非常仰慕的最近30年大名鼎鼎的郭大顺老先生。
截止目前的考古发现,从红山早期的兴隆洼遗址算,红山文化延续期从距今8300年到距今5300年,大约。
红山文化最著名的玉器发现是玉猪龙,主要有两款器型

1971年发现的C形玉猪龙,这件玉猪龙的发现很具有偶然性,1971年的一天,赤峰市翁牛特旗的一位老乡在田里翻地,挖到了这件东西,当时表面黑乎乎的、沉沉的,他以为是一件铁器,就栓了一根绳子,让他年小的弟弟玩耍,过了些日子,黑乎乎的“铁锈”没了,露出了碧绿一样的感觉,再后来,就被当地的文物部门收缴了,但是文物部门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呢?就放在仓库里了,大概过了十多年,当红山文化有了重大发现时,翁牛特旗的文物部门有人才突然想到了这个沉睡了十多年的物件,于是举世闻名的玉猪龙问世了。


这是我最喜爱的红山文化小件玉猪龙
按照我个人理解,玉猪龙是我国史前文化中最具神秘色彩的玉器文化遗存,或许就没有之一,这形状神奇、构思奇特、做工精良,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古人非同一般的想象力和技术创造力。
至于玉猪龙为什么会有这般神秘的造型,考古专家、历史学家和喜欢红山文化的老少爷们,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写过文章,讨论过这个问题,如下:



兴隆洼遗址发现的,据称是截至目前世界最早的耳饰-玉玦。
红山文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当时的墓葬随葬品以玉器为主,甚至很多高规格的墓葬只有玉器,这说明了那时候的古人对玉器崇拜或者喜爱的程度是非常的高的。

红山文化出土的筒形玉器,也叫“箍形玉器”或者“马蹄形玉器”,做什么?目前都是推测,估计跟祭祀时固定什么祭品或者装饰有关。
红山文化除了高度发达的玉器外,还有相当规模的旱作农业、养殖,还有几乎是最早的大型祭坛,说明那时候不仅有了社会化组织和分工、贫富差距已经出现,还有了早期的宗教和崇拜。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牛河梁发掘的红山文化的石砌的方形和圆形的祭坛和积石冢,5850平方米,规模之大实属同时代所罕见,更重要的那时候的红山先民或许已经有了天圆地方的概念。古时候就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看看这个圆形祭坛正好有三圈,内圈比外圈要高。

更为神奇的是,细心的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红山文化的这个圆形祭坛,貌似隐藏了一些更加神秘的现象,相邻的圆圈直径比接近“根号2 ”,根据学者考证,比红山文化晚了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本书叫《周髀算经》,里面提到“圆出于方,方出于距”,这似乎可以说明,红山文化的古人在建设圆形祭坛时,有可能是“由方及圆”的思路,“根号2”不是巧合。由此我想感慨,如果红山文化不是因为气候变迁而消亡的话,说不定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学有可能出自中国,但埃及人也很厉害,因为他们建造的最早的金字塔比红山文化的这个祭坛仅仅晚了一千年。


这是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北京天坛,基本的形制与红山文化的圆形祭坛类似,也是三圈,也是一圈比一圈高,再加上前面所提到的“天圆地方”,是不是可以理解,红山文化那时候的先民已经有了天地宇宙观,包括祭天的圆形祭坛、祭地的方形祭坛一直延续到了近代。

绿帘石矽卡岩

葡萄石值不值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