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黄河流入渤海后,盐度激增,鱼类的去向是什么?

07-06

黄河流入渤海后,盐度激增,鱼类的去向是什么?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9个省区,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大平原,最后向东汇入渤海。

黄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先后跨越了三级地理阶梯,水面落差高达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由于水面广阔,支流众多,黄河流域的渔业资源也极为丰富,在国内的大江大河中排在第三位(前两位分别是长江和珠江)。

黄河源

在上世纪80年代的资源调查中,国内专家共发现了147种黄河鱼类,隶属于32个不同的科,堪称“鱼类宝库”。其中,比较名气比较大的鱼类有黄河鸽子鱼、黄河鲤鱼以及黄河刀鱼

由于黄河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渤海,于是便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黄河在抵达渤海后,盐度会急剧升高,里面的淡水鱼都到哪里去了?会不会被河水冲进海洋?

首先要弄明白,黄河里的鱼真的会“随波逐流”吗?

需要说明的是,黄河中的淡水鱼并不会单纯地随波逐流,有很多鱼类反而还会逆流而上,从下游洄游到上游(比如黄河刀鱼、花鳗鲡等)。因此,黄河水的流向并不代表淡水鱼的流向,即便黄河水持续注入渤海,里面的淡水鱼依然生活在原先的生境中。

黄河口卫星图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很多黄河土著鱼都是定居型的,始终生活在固定的河段中。比如上面提到的黄河鸽子鱼,其学名是北方铜鱼,目前的野生数量非常少,主要分布在甘肃至宁夏约200公里的河段内。顺便多说一句,目前的黄河鸽子鱼已经处于濒危的生存状态,在多次科考调查中都没有被发现,是一种极为珍稀的黄河土著鱼。

极为罕见的黄河鸽子鱼

再比如黄河刀鱼。在上世纪70年代,黄河刀鱼曾有过150多万公斤的捕捞产量,一斤只卖一毛多。如今,由海入河的洄游型刀鱼已经非常少见,这和黄河长期的断流以及闸坝的兴建有很大关系,二者直接阻断了刀鱼的洄游与繁殖路径,导致野生群体大幅减少。

东平湖

庆幸的是,黄河刀鱼并没有因此绝迹。在黄河下游的东平湖中,还存在着数量丰富的定居型刀鱼,这些刀鱼终生生活在湖中,生活区域非常固定。同样,定居在黄河干流、支流以及其他湖泊中的鱼类也是同样如此,并不会随着黄河水的流动而被排入渤海。

刀鱼、鳗鲡等少数鱼种,确实能在海水中生活

大家都知道,淡水鱼和海水鱼对盐度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强行把淡水鱼投放到海水中会引发强烈的应激甚至死亡。如果盐度进一步升高,那么即便是海水鱼也会受到威胁。比如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约旦交界处的死海,其盐度超过280,是海水盐度的8倍之多,地球上的任何鱼类都难以在此处生存。

死海

不同的水环境,盐度也大有不同。全球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我国近海的平均盐度为28~32。在黄河入海口,咸淡水在此交汇,盐度一般为3~16,淡水河流的盐度一般都不超过3。在黄河流域,有两种特殊的鱼有着很强的耐盐能力,第一种是生活在河口地区的广盐性鱼类,另一种则是过河口的洄游性鱼类

首先说一说广盐性鱼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花鲈。花鲈在国内也被称为海鲈、白花鲈、七星鲈、鲈鱼等,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的入海口处,经常可以见到花鲈的身影。

花鲈

研究表明,海鲈最适宜的盐度为16左右,这正好对应入海口处的盐度,相比于黄河鲤鱼、黄河鲶等淡水鱼,海鲈的耐盐能力明显更高一筹。至于在黄河口生活的花鲈,到底是属于淡水鱼还是海水鱼,这一点大家就仁者见仁了。

第二种就是洄游性鱼类,鳗鲡是典型代表。鳗鲡在海洋中产卵,幼苗孵化后会成群结队聚集到入海口,逆流而上,在淡水中生长肥育。等到发育成熟,新一批的鳗鲡便会返回海洋中繁殖后代。因此,鳗鲡也能够适应高盐度的海水环境,比如花鳗鲡、日本鳗鲡等。

鳗鲡

问题来了,黄河口的鱼类是如何适应盐度变化的?

在黄河口,上游的有机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近海,浮游植物异常丰富,由此也吸引来了众多的掠食性鱼类。据统计,黄河口附近共有600多种海洋生物,有些鱼类甚至还形成了一定的捕捞规模,比如黑鲷鱼、鲈鱼、鲻鱼等等。正是因为物种繁多,黄河口也赢得了“黄金海岸”和“百鱼之乡”的美誉。

黄河入海口,东营渔港

在河口地区,鱼类对外界外界盐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只要盐度变化0.2个单位就能引发应激反应。这在当中,鱼类的侧线神经系统起着盐度监测与感知的作用。

海水鱼和淡水鱼调节自身盐度的机制是不同的。淡水鱼会积极从外界摄入盐分,并通过皮肤扩散、鳃部扩散以及排尿等途径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海水鱼则相反。

对于洄游性的鱼类,由海入河或者由河入海时体内的激素含量也会发生显著变化。比如生长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鱼鳃中氯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增加,调节盐分的能力增强;再比如,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氯细胞对钠离子、氯离子的排放量将明显减少,从而影响渗透压调节。

另一种广盐性鱼类:鲻鱼

得益于这种适应性,花鲈、鲻鱼等鱼类可以通过人为的移植驯化,逐渐降低水体的盐度,使其逐渐适应淡水环境。利用淡化技术,人们培育出了很多淡化品种,南美白对虾就是典型的案例。苗种淡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之前只能在近海养殖的鱼虾品种在内陆地区也得以推广和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养殖范围,提高了经济效益。

结语

在2002~2008年的黄河渔业资源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黄河上游的鱼类有44种,中游的鱼类有100种,下游的鱼类有101种,其中有些鱼类的活动范围很广,有些则很狭窄。

黄河民众捕鱼

即便是在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水库下游水位暴涨、流速加快,但下游的鱼类并不会因此减少——由于流速加快,大坝下游的鱼类形成了逆流而上的应激反应,同一河段的鱼类由之前的26种反而增加到了35种(2011年的调查)。这也从侧面表明,大多数鱼类都生活在干流、支流以及湖泊中,并不会随黄河水流入渤海。

黄河流域示意图

总之,黄河中的鱼类绝大部分都始终生活在黄河流域,只有刀鱼、鳗鲡等洄游性鱼类才能跨河入海,在两种生境中生存。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地图鱼价格多少钱

宠物用品品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