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文玩之家

探索文房雅趣: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01-13

探索文房雅趣: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摄影:王晨


所谓文玩,是指文房四宝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器玩。林林总总,举不胜举,大致以小巧雅致、器型多变见长。

文玩与石玩,有许多相通或是相似的地方。比如砚和印,多取材于石头,有的还是不事雕琢的原璞,如端砚中的子砚、印石中的田黄,等等。当然,这些石料与我们玩的观赏石虽然相似,但质地及其硬度还是力有不逮之处。这也反映出观赏石要出现类似形状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文房四宝


文玩之中,与观赏石最为亲近的莫过于笔架。有时候又称笔山、笔架山。一个‘山’字,就与观赏石(尤其是景观石)挂上了钩。确实,从历史上考察,笔山源自砚山,也就是发端于五代十国时候南唐李后主所创制的灵璧石砚山,以后为宋代书画家米蒂得之并有《研山铭》和“宝晋斋研山图”传世。砚山,可谓景观石的鼻祖,也是笔山造型的滥觞。

——俞莹




上述这段话,为我们揭示了文玩用品与文玩石的亲缘性。

最直观地来看,很多文玩石都是直接模拟文玩用品的造型,譬如纸笔墨砚等等。



收藏一方优秀的文玩石,难度非常大。譬如说笔,要刚好笔直如杆,粗细合手;譬如说砚台,要周边完整饱满,研池深浅合宜,形态歪一点都不好看。原来以为“墨”是最容易寻的,岂知:古代有种色墨,专供绘画所用。“色墨”的文玩石要求颜色准确匀净,外形方正得当,墨块之间还要大小天然相协。


砚 | 新疆泥石


除了文房四宝,文玩用品还有很多门类。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40多种文房用品,较为常见的即有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丞、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形似这些物件的天然石头都有可能成为“文玩石”。


青花砚 | 大化石


天砚 | 乌江石


天砚 | 来宾石


文房 | 大化石 邕江石


文玩石的概念还应当往深处走,承载一些文人精神世界的意识。

譬如这一方名为《墨趣》的“砚台”,它表面微凸,并无研池,按理不合文具的形制。然而它用云聚乌飞、淋漓恣意的画面,完整交代出泼墨挥毫时那种逸兴飞的状态。


墨趣


藏家孙瀑恩写道:“石已至此,何须主题;人生无常,莫问意义。浓墨重彩又如何?最自在轻描淡写、去留无意……于是乎,执笔于石上佯作舔墨状,落笔涂下‘淡境’二字。”

细想其理,真是动人。


明-清 祈连石小砚山


王世襄旧藏英石砚山


山子


不管是形似的、神会的。总之,文玩石应当是这样一些石头:它们比较小巧、可近赏把玩、与书香墨韵有内在关联。同时,它“那些玲珑剔透、卓尔雄拔,莫不是文人们胸有丘壑、傲睨得志的生动表达。”


无题



就像画画一样,最常见的东西是最难“像”的。而文房用具又大都有分明的人工特征(方正或浑圆)。一块硬邦邦的石头要天然出型,实在很困难。

单就石种而论:新疆的戈壁石(特别是泥石)所出的“器型”是最为丰富的。灵璧石、邕江石等其次。



如果没有近水楼台的便利,要么就要挑对石种,笃定收藏;要么就必须考虑跨石种组合。只是在行家看来,跨石种的难度和精彩程度会大大降低。

建议非石产地的石友:若想收藏文玩石,不妨在“文”和“玩”两字上下功夫,把石头玩出文化精神内涵来。



另外提醒一点:因为是“文玩石”,所以收藏中更要注重打理书房的配套陈设。

总而言之,文玩石的表演,应该始于石,深于思,凝于境。三美俱全,方能成功。



砚屏

文房四宝衍生品。形体较小,常置几案上,置于砚端以障风尘之屏。江南又称台屏。宋代文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黄庭坚)始作砚屏。”



水丞

又称水中丞或水盂。用于贮砚水,与砚田相伴,可息心养性,“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多属扁圆形,有文房第五宝之称。


笔架

亦称笔搁。书画时在构思或暂息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为古人书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宋代笔架以山形最为常见,未鲁应龙《闲窗括异志》有“远峰列如笔架”之语。


摄影:王晨


熏炉

本为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后演变为文人雅士案头陈设的观赏品。古人赏石讲究漏、透之美。名石玉玲珑即有“以一炉烟置石底,七十二孔孔孔烟出”之美誉。若巨石能缩为案头文玩,想来应是一绝佳的天然熏炉。


熏炉


香炉 | 戈壁石

国画四君子是谁

荷兰兔